打好创新驱动主动仗 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 滨江新区二〇二二年数字经济发展综述

2023年01月1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64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颜冬梅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相继被省科技厅、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创新平台,天汉长街“味见汉中”特色街区“文旅+商业”项目多次被央视关注报道……2022年,滨江新区聚焦“数字赋能”“融合发展”两个关键,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数字赋能,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


  “数字+文旅”亮点纷呈。该区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推介汉中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提供旅游便民服务、组织营销推广活动,发布有用、实用、好用的旅游资讯。组织策划实施“汉风大年”“汉风古韵传奇夜”等系列文旅项目,精心打造“味见汉中”特色街区,增强新区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被中央电视台和省市各级媒体关注报道。
  “数字+产业”动力强劲。截至目前,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孵化场地1.2万平方米,已入驻数字信息技术企业3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多人。通过开展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活动,2022年引进数字技术类项目4个。一大批数字技术生态链相关企业的相继入驻,为滨江新区“数字+”产业链的做大做强做优夯实了基础,也为全市“数字+”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
  “数字+基建”全面发力。2022年新区范围内新建成5G基站13座,天汉文化公园增设“智能无线充电座椅”设备12套,新区12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全面完成。在重点项目中创新应用“BIM智慧建造”技术,“两院一中心”项目荣获“广联达BIM+智慧工地应用标杆项目”“广联达+智慧工地观摩项目”称号。“数字+基建”深度融合,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和质感。
  

融合发展,做实创新驱动


  产业数字化方面,该区服务区域重点企业陕钢集团产业创新研究院,组织数字化研发平台专题培训,探索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路径。依托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强大的科研资源,累计走访70余家企业,收集数智改造技术需求30余项,促成6项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合作意向, 涵盖了产线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系统改造等领域,形成数字化赋能实体企业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模式。
  数字产业化方面,该区围绕构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与浙江优旅区块链、盘石科技、团团网络科技等国内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探索建立电商产业园、电商运营及客服中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新业态、新模式从无到有,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引领,筑牢发展平台


  打造区域“引智平台”。截至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累计孵化企业30余家,申报知识产权90余项。2022年被陕西省科技厅评为陕西省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陕西省工信厅评为陕西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打造学研产业小镇。该区已谋划包装教育、科研、基础设施、旅游文化、医养宜居、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和绿色食药8大类20个项目,总投资127.65亿元。采用分批分段实施,先期推动比较成熟的公建配套、路网等基础设施和科创展览中心等示范项目,年内累计完成投资约3亿元。
  打造“汉中西安融合发展平台”。该区依托平台“窗口”助力“双招双引”,通过叩门招商、参与投促活动、接洽重要客商等参与招商42批次,举办推介活动4场,对接企业61家。组建“智囊团”,与西北大学、长安大学多位教授建立合作关系,以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先后赴南郑、勉县等区县开展智库合作需求对接,促成项目、技术合作。
  打造创业孵化基地。滨江新区天汉文化产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驻商户达到105家,解决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试点步行街”“2022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新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滨江新区将聚焦重点数字化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以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汉中中心、天汉文化产业园、学研产业小镇、产业孵化园二期等物理载体为重点,打造“数字+产业核心区”;以行业应用、数据服务为重点,打造“数字+产业特色园”,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创新为实现路径,紧盯大数据、智能物联网、信创三大产业方向突破发力,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滨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