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万物蛰藏,生机潜伏

2023年01月18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110 文章浏览数:

吴欣怡


  还有两天就是大寒。每年公历1月20-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极言大寒之冷。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期。
  《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即大寒三候。意思是说大寒时节,春气萌发,可以孵小鸡了;鹰、隼之类远飞的鸟,更加厉猛、迅捷,盘旋于空中到处找寻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上下冻透,寒冷至极。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寒过后,春的气息已经被植根于大地的百花感受到,百花集中开放的季节,从小寒开始,到谷雨结束,跨了八个节气、二十四候。应花期而来的风,就是花信风,也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为每候选了一种花做代表,于是有了“二十四番花信”。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这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兰花了,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
  俗谚云“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寒冷的天气,才是大寒节气最大的特点。也正因此,御寒变得重要。古代的防寒手段还是非常有限。壁炉、火墙虽然设计巧妙,但难得一见。一般人还是只能靠火炉,还有“汤婆子”,黄庭坚说“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戏咏煖足瓶二首其一》),价格不菲。白居易可能是最会取暖的诗人,在家里搭了个北方民族的青毡帐,效果立竿见影,“砚温融冻墨,瓶暖变春泉”(《青毡帐二十韵》),还跟朋友刘禹锡写诗炫耀说“青毡帐暖喜微雪,红地炉深宜早寒”(《初冬即事呈梦得》)竟以微雪为可喜,以早寒为可宜,浑然忘了还有许多没有毡帐火炉的人了。到了阳春三月,要将这些御寒物事收起来,白居易还依依不舍地写了首《别毡帐火炉》,与它们话别。至于那些没有毡帐火炉,也买不起汤婆子的人,恐怕只能用接下来指日可待的春天来自我安慰,再忍一忍,再等一等,“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元稹《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梅花待放,柳树含青,春天可期。
  大寒迎年。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它意味着四时的终结,也预兆着新春的开始。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接福迎春。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