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中小微企业“贴心人”

——市资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纾困解难服务发展纪实

2023年01月19日 经济·民生 文章字数:164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阳


  2022年12月18日,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22陕西省百强企业、民营50强企业榜单和第九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表彰决定”,汉中市资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小莉荣获“第九届陕西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5年多来,市资信担保公司认真落实省市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坚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职责使命,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公司业务规模倍速递增、经营质效有效提升、内控管理不断完善、社会效益加速彰显,先后获得了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股权投资,被授予“陕西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先进单位”“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砥砺奋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速完善。市融资担保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壮大,累计开展四轮增资扩股,实现增资58280万元,其中获得中省注资4280万元,资本规模由12000万元增加至70280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能力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县区政府注资、设立办事处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完成“中省市县”四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搭建,实现县区业务、机构全覆盖,体系建设愈发完善。按照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工作要求,该公司划归市财政局管理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机制得到健全完善。在助力服务平台搭建上,向省农担公司注资6000万元,推动省农担汉中分公司设立,促进我市打造区域金融平台集聚高地。
  聚焦主业,担保杠杆撬动更加有力。5年来,市融资担保公司业务规模持续扩大,金融供给不断增加,担保业务规模达到32.21亿元,五年内平均增速137%,放大倍数达到4.06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农支小着力加强,切实发挥财政金融撬动作用,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向普惠领域,“三农”小微户数和金额占比不断提升,分别达到96.36%、97.01%,业务结构实现优化,支农支小更加精准。创新赋能加速释放,相继创新“苏陕扶贫协作”“供应链金融”“稻渔贷”“粮菜贷”等担保业务,乡村振兴担保更是荣获全国“三农类优秀担保产品”称号,装备制造、绿色食药、生态旅游等一大批区域重点产业得到有力支持,担保形式更加立体多样。同时,不断弱化担保条件,商票质押、存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10余种反担保措施相继开展,银担分险机制下的纯信用、无抵押式服务加速推进,有力帮助受保主体缓解融资难问题。在提升服务质效上,批量化“见贷即保”开展实施,担保业务信息化系统上线运行,快速签批机制开通建立,业务办理周期大幅缩短,金融服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坚守初心,社会服务效益不断彰显。造血扶持成效突出,该公司累计撬动社会资本70余亿元,受保主体实现收入191亿元,纳税金额2.8亿元,稳定社会就业岗位1.8万个,担保增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愈发凸显。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除企业主体外,增加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创业主体的担保支持,受保主体达到2100余户,涉及20余类产业行业,有力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为民服务。降费减负成效显著,累计开展5次降费减负措施,承担受保主体不动产抵押登记费用,免收创业担保费用,平均担保费率由2%降至0.66%,共计减免担保费用近4000万元,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轻融资负担。稳经济大盘走深走实,全力以赴保市场主体,在疫情期间对企业主体应担尽担,坚决做到不抽保、不断保,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延期、展期、续贷、应急转贷,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稳健运行。
  精准施策,风险控制能力显著提升。该公司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匹配业务建立对应风险补偿资金池,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兜底保障得到补充强化。依托“541”比例再担保分担机制,强化业务备案力度,累计备案2314笔,金额29.33亿元,体系内风险分担机制得到充分运用。通过银担分险落地实施,银担总对总、惠农e贷、国担快贷、三秦融担贷、创业担保贷等分险业务相继开展,分险业务规模达到11.86亿元,风险共担机制逐步落实。在健全完善风控体系上,以“审慎经营、合规管理”为原则,建立完善的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决策审批、保后管理、风险预警体系,实行审、保、偿分离风控机制,严格落实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检查三查制度,通过长效制度与短期调整结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风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