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盘趋稳向好 发展质量有效提升

——2022年我市经济发展解读

2023年02月0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993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衡俊昌 见习记者 梁逸晨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出预期的多重压力挑战,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用心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围绕全年经济数据,市统计局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深入解读经济运行情况。
  

“稳”的基础全面筑牢


  经济增速好于全国。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稳字当头、政策靠前、精准发力,打出抓项目、扩投资、稳工业、促消费组合拳,全力稳住了经济大盘。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2个、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8个、6.1个百分点。
  运行环境稳固向好。财政金融支撑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08亿元,同口径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33.9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1.26亿元,增长9.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34.60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1293.42亿元,增长10.9%,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3.3%。持续开展“亲商助企”活动,强化纾困帮扶,累计退减免缓税费24.91亿元以上;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2.3%,市场主体总量达35.8万户、位居全省第2。
  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49万人;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温和可控;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非食品价格上涨2.0%,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价格上涨2.5%。
  县域实力不断增强。2022年,全市8个县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洋县和勉县首次超过200亿元,分别达212.61亿元和200.54亿元,超过200亿元的县区达到5个;县域经济增长6.4%,高于全市经济增速2.1个百分点,县域总量占比达64.6%,较2021年提升1.6个百分点。
  

“好”的结构加速构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5.3%、43.5%和41.2%。与2021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下降0.2个、0.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2%,列全省第3;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4%,占比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中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总产值占比达87.8%。
  投资结构逐步改善。以高质量项目牵引有效投资,以有效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全省第1;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占比分别达61.5%、6.4%、18.4%。
  消费升级态势向好。推动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转型,持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限上单位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1.6%、18.4%、10.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84.2%。
  

“新”的动能持续集聚


  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33.9%和25.6%,高技术工业产值增长6.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8%。
  新兴消费持续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1.0%,占限上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在线上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下,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增长14.6%,邮政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增长11.4%。
  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4.3%,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比重达32.2%;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9%、11.2%和68.2%。
  

“高”的质量彰显成色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坚持创新引领,新获批1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3个省级科创平台,创新平台认定数位居全省第2,实现国家级科技发明奖零的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居全省地市第2、第1。
  协调发展有效推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384.59万亩,较上年增加5.98万亩,粮食产量达109.70万吨;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增速列全省第2和第6,分别高于全省0.7个、0.3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2.73:1,较上年同期缩小0.07。
  绿色发展持续向好。六大高能耗行业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9.6%,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324天、同比增加20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和PM2.5三项指标变好幅度位居全省首位,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对外开放步伐稳健。狠抓外资外贸,“汉西欧”中亚国际班列首发开行,修正药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汉中,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09亿美元,增长31.2%。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83亿元、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46.8%。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19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重点领域得到较好保障,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3%、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