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3年03月22日 经济·民生 文章字数:1582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刚 甘甜

  连日来,在洋县广袤的田野里,农户耕作,机器轰鸣,处处一派忙碌景象。眼下正值春耕备耕之际,洋县坚持扛牢“粮袋子”、拎好“菜篮子”、端稳“果盘子”,让农户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推动全县“三农”高质量发展。
  

扛牢“粮袋子”,筑牢农业振兴基础


  “现在是春耕备耕时期,保证这段水渠的畅通完好,对我们今年种水稻十分有益,能够让下半年水稻有个好收成。”在该县谢村镇智果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内,村民李建玉一边清理灌溉水渠里的杂草一边说。
  “这几年,县上的水稻种植政策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有机黑谷种植,又发种子,又给补贴。去年,我种了3亩普通稻谷、5亩有机黑谷,算上补贴,收入达2万多元,最近常有农技专家下田指导,相信收成也不会差。”智果村村民李玲运说。
  开春以来,洋县结合春季田间管理特点,及时印发农业宣传资料,向农户推广优质粮种、春灌技术和田管技术,指导种植油菜、小麦的农户开沟排湿、追肥;开展田间调查,利用微信群、QQ群推送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治技术要点,指导群众开展有效防控;通过网络小视频、视频连线、上门服务等形式,指导农户备耕;引导农资经营单位备足春耕生产农用物资,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将种子、肥料、农药等送到农户手中。
  近年来,全县持续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优化升级传统粮食种植模式,鼓励企业在基地内推广有机新品种种植、“稻渔”综合种养、数字化精准管理等现代化种植模式,运用“健身栽培+精准测报+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手段,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种植面积扩大。2022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落实产业奖补资金1.57亿元,全县有机粮食种植面积达50.2万亩,年产量达17.2万吨。
  

拎好“菜篮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今年我们村的菜花不愁卖,每天早上从地里采摘回来,中午12点前就被商贩收走了,一些送到城里的大超市,一些通过网上卖到外地。”该县马畅镇魏渠村蔬菜种植户魏新兰说。
  马畅镇是全县蔬菜重点种植区,全镇种植菜花面积约7000亩。“前几年,卖菜花很难,田间道路不好,客商也少,有时候还滞销,现在好了,路通到村里,菜花还没成熟,就有客商来蹲点等货。”马畅镇双庙村蔬菜种植户朱大花说。
  “我们从新增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老旧蔬菜基地提升改造两方面双向发力,不断改善基地硬件条件,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农户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保障蔬菜种植产业健康发展。”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红娟说。
  该县持续加快农村产业结构布局优化步伐,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基地遮阳网、防虫网与喷滴灌“两网一灌”生态栽培,推广普及多功能农膜、粘虫色板、杀虫灯等配套设施和生物有机肥使用,提升蔬菜品质;引导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和流通企业开展订单生产、直采直供、连锁配送,畅通蔬菜销售供应体系。目前,全县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20.1万亩,平均可年产蔬菜50余万吨,在中心城区和县城规划建设农贸市场3个、便民果蔬店20个、蔬菜配送中心3个。
  

端稳“果盘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我们学习种蓝莓10年了,摸索出很多蓝莓品种,目前最新品种的第一批蓝莓已经上市,果子比往年更大,口感更好。”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管朝说。
  据介绍,洋县蓝莓实业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高标准蓝莓基地1000余亩,2023年蓝莓产量预计500吨,帮助群众增加收入500万元。最近在基地务工每天大概有70多人,到采摘旺季,能达到500多人,平均工资在每天150元左右。
  在洋县,蓝莓致富只是一个缩影。目前,以有机梨果、猕猴桃、柑桔、葡萄、蓝莓为代表的有机果业已成为洋县现代农业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年产量达10余万吨,实现年产值4亿元左右。
  2023年,全县将持续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占补平衡新增耕地2900亩、旱改水1150亩;加强培育设施蔬菜、有机水果产业,种植蔬菜面积22万亩、水果12万亩,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