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步向深绿

——我市推行林(山)长制全面见效

2023年03月26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62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刘俊强 通讯员 马媛


  近年来,汉中市林业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紧抓实抓好林(山)长制各项工作,促进林(山)长制从“建章立制”到“全面见效”,为持续筑牢汉中生态本底贡献林业力量。
  

夯实林(山)长制基层基础


  我市全面推行林(山)长制工作以来,设立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山)长体系。市委书记、市长任市级总林(山)长,并带头通过明查暗访、督导调研等方式深入责任区巡林,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2022年,全市4570名各级林(山)长累计巡林12.4万次。召开市县总林(山)长会议19次,发布总林(山)长令16个。市、县(区)分级制定林(山)长制会议、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考核等四项制度,形成“上下协同、推进畅通、落实有力、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扎实开展“基层林(山)长责任年”活动,完成“不负青山不负人”融媒宣传报道,城固、勉县率先建成林(山)长智慧化平台,有效提升林(山)长制信息化水平。
  

厚植秦巴生态提质“增绿”


  全市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秦岭、巴山重点区域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营造林带动国土绿化,2022年完成营造林38.85万亩,占年度任务的102%。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全民义务植树812万株,乡村绿化美化提升建设17个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3.79%,位居全省前列,森林蓄积量达1.5亿立方米。同时,将封山禁牧责任全面纳入林(山)长制工作,科学划定全市1110.2万亩封山禁牧区域,切实提升森林质量。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守好森林生态安全底线


  今年年初,我市林业系统喜讯频传:2月7日,陕西省林业局发布公告,撤销略阳县硖口驿镇、镇巴县杨家河镇和小洋镇、洋县桑溪镇、佛坪县石墩河镇、勉县武侯镇等6个松材线虫病疫点;2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勉县松材线虫病疫区成功撤销。至此,全市松材线虫病疫点由2020年的57个降为46个。这一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市松材线虫病防控从疫点、病死松树、疫情发生面积“三个全面下降”跨入疫区、疫点、病死松树、疫情发生面积“四个全面下降”。
  去年以来,通过创新防控技术手段,完成了7.4万亩秦岭西线飞防隔离带建设,全年伐除疫木27.17万株,实施密接松树打孔注药7.5万株和人工喷药防治松褐天牛6.1万亩,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面积、成灾率低于省控指标。积极开展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和野外回归试验,形成1万株规模以上人工培植种群,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2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组建全市森林火灾应急救援队,扎实开展森林防火督导检查、宣传教育、应急值守、隐患排查等,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总体平稳,有效维护全市森林资源安全。
  

聚焦生态资源助力兴林富民


  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林(山)长制“见效”的重要表现之一。
  我市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和以“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蜂”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2022年新培育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市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全市人工繁育驯养陆生野生动物800多万头(条、只),其中林麝4609只,稳居全省第二,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156.67亿元。广泛开展林业科技培训,先后举办核桃、雷竹、青花椒等丰产栽培技术培训130余期,荣获“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称号。续选聘生态护林员8776人,兑付到户公益林补偿资金1.67亿元,下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000.26万元。编制《汉中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南郑区、镇巴县被确定为全省“百万亩绿色碳库”建设试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全市林业系统将以林(山)长制为总抓手,以构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为主线,以压实压紧各级林(山)长责任主体为重点,全面落实林(山)长制各项任务,积极组织林(山)长巡林,狠抓森林资源管护、国土绿化、生态空间治理和林业产业发展,持续做好“守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篇文章,奋力谱写汉中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