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食二题

2023年03月28日 副刊 文章字数:1603 文章浏览数:

20230328083045636-21-96bc4.png

楚文涛

韭菜


  身居乡野的好处,便是能尝春于先。
  蔬菜若有排行榜,我觉得排在榜首的应该是韭菜。“韭菜”寓意“久菜”,因而乡下人的菜园里,总少不了它。“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
  很多蔬菜,在春天回归的路上走得犹疑。青韭不。它青苍婉约,不张扬,不邀宠,只需一抔土在其宿根上,再喂几把草木灰。不几日,青韭就分根、长蘖,吐出泡泡一样的芽,蓬蓬勃勃,舞风弄月。尤其是一夜春雨临幸,叶片便蹿起寸把高,齐整整,好像梳子梳过一样。韭菜,用耀目的新绿,撕破早春的凋败,给农家带来惊喜。
  韭菜是真正的本土蔬菜,不光搭上春天的头班车,还家史悠远。《诗经·豳风·七月》里写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是呀,春雨霏霏,田塍陌头,青韭恣意招摇,倚风自笑。春光瘦,有窈窕村姑,面容瓷白,挎着竹篮,小锹轻轻一铲,嗤一声,青韭如痴情女子,温软地躺在温润的掌心里。春韭那处子般的鲜香,那种快意淋漓的剪刈声,便入诗入画,绝对有《诗经》中采薇、采葛的意蕴。
  韭菜细腻清雅,意蕴丰厚。张岱《夜行船》中:“郭林宗友人夜至,冒雨剪韭作炊饼。”可见二人的情谊,夜雨相亲。李商隐的《题李上谟壁》中:“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抒发思古之幽情。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词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堆的是一盘春天。
  春天头刀韭最好吃,清鲜。最家常的就是炒鸡蛋,看似简单,舌尖上的滋味却是百转千回。韭菜的辛香不但能镇住蛋腥,还能把鲜味提升一步。
  如今菜场里的韭菜,都来自大棚,粗粗壮壮,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这种韭菜入锅全是水,也没有韭菜特别的辛香。如今站在中年的门口,明白生命里有太多不确定性。很是怀念故土时光,怀念菜园种的土韭菜,身细叶窄,根部呈紫红,好像一抹胎记,怎么也忘不掉。
  

苜蓿


  吃苜蓿的最佳时候,是在乍暖还寒的三月里。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唤醒了那些藏在泥土里的绿意,一层层冒出头的苜蓿,伸展着拳脚,长出了几片嫩嫩的椭圆形的小叶子,一股特有的清香,就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中,吸引着那些挖菜人的小镰刀。嫩绿的苜蓿芽,焯过水,淋上香油,撒上调料,那淡淡的清香,就充盈了我们的口腔,成为难忘的味觉记忆。
  紫花苜蓿,是最常见,也是最好认的野菜。春天里跟苜蓿同时长出来的,有苦菜、灰灰菜、折耳根……如果再晚一些,猫耳朵菜、蒿子、马齿苋、胖草、红颜草、狗尾巴草、蹲倒驴草等,就开始攻城略地。其实苜蓿不是挖的,而是掐的。找到苜蓿繁衍的洼地,只要掐取它的嫩茎叶,就可以了。苜蓿的再生能力极强,掐去一茬,又生出一茬,这样一茬又一茬,可以一直掐到五一劳动节前后。苜蓿长成后,会开出紫红色的花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来蜜蜂蝴蝶的嬉戏。这个时候的苜蓿,就有点老了,叶子还是可以食用,只是失去了初春时的鲜嫩。
  对于苜蓿的认识,应该追溯到小时候的餐桌上。
  那时候条件不是很好,母亲经常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挖一些时令野菜。凉拌的紫花苜蓿,就是家中经常出现的一道下饭菜。还有苜蓿蒸饭,并不好吃。青涩的苜蓿,盐不舍多放,更看不见丁点儿油腥,吃起来非常青涩、寡味。还犹记得,我那时在村小念书。学校里有勤工俭学的活动,就是老师领着去坡峁沟涧的野地,去掐苜蓿。统一收集起来,然后称重、登记,卖到槐树关街上的供销社或药铺,把所得资金用来改善办学条件。
  彼时年幼,只是懵懂地知道,苜蓿原来可以换钱,还是一味中草药。如今,人至中年,读过一些杂书,理解了“药食同源”这个词。才知道苜蓿,的确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苜蓿,气味苦,平,涩,无毒,可以治疗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根捣成汁煎饮,还可以治疗沙石淋痛。经常食用,还可以恢复胃动力,改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今,年迈的母亲住进城里,帮助我照料上幼儿园的女儿。老人平素瞌睡少,这个时节,她就会轮番挨着转悠县城的几个早市,淘买上一些新鲜的苜蓿,蒸包子,包饺子,或凉拌。电话里我就能闻到那股乡下苜蓿葱郁诱人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