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显韧劲 蓄势聚能开新局

——《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2023年03月31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3610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统计局局长 杜斌

  2022年,面对多轮疫情冲击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稳住经济大盘,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最新发布的《汉中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面记录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拼搏实干的新成绩,生动展现了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
  一、稳大盘显成效,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稳字当头、政策靠前、精准发力,提质增效稳农业、全力以赴抓工业、恢复三产扩消费,全力稳住了经济大盘,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05.4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832元,比上年增加4553元;全市8个县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洋县和勉县首次超过200亿元,分别达212.61亿元和200.54亿元,超过200亿元的县区达到5个。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2个、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增速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8个、6.1个百分点。
  农业基础持续夯实。提质增效稳农业,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严格耕地保护,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4.59万亩,比上年增加5.98万亩;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中药材、茶叶、蔬菜、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分别较上年增加0.57万亩、1.55万亩、2.67万亩、0.36万亩,产量分别增长11.8%、7.2%、3.9%、3.3%。
  工业支撑有效发挥。支柱产业“压舱石”作用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高品质食药、现代材料工业产值分别增长6.6%、1.9%、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7.8%;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服务行业稳定恢复。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9%,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分别增长33.0%、24.2%、15.2%、6.3%、10.5%。电信、邮政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3.1%、2.8%。
  二、优结构强支撑,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全市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结构调整优化、消费升级提质和城乡统筹协调,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5.3%、43.5%和41.2%。与2021年相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下降0.2个、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4.2%,列全省第3;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8.4%,占比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
  需求结构逐步优化。以高质量项目牵引有效投资,以有效投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县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评价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全省第1;民间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占比分别达61.5%、6.4%、18.4%。
  消费升级态势向好。推动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转型,持续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限上单位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1.6%、18.4%、10.7%,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84.2%。
  城乡融合统筹推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功能、协同治理,城乡面貌持续改善。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78%,比上年末提高0.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3:1,较上年缩小0.07。
  三、谋创新促改革,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协同推进创新发展与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打通重点领域堵点难点,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区域竞争力,汇聚资源要素,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科技实力日益增强。坚持改革创新协同推进,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力量持续增强,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位居全省地市第2、第1。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8家,分别较上年增长1.2倍、5.3倍;取得科技成果409项,较上年增加10项、增长2.5%;现有有效发明专利913件,比上年增长24.9%,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43件。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持续开展“亲商助企”活动,强化纾困帮扶,累计退减免缓税费24.91亿元以上,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2.3%,市场主体总量达35.8万户、位居全省第2。
  新兴动能加速集聚。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9%;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9.99亿元,增长21.0%,占限上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全市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6项,技术交易额达13.25亿元,增长51.1%。
  开放融合创新格局。以融合促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2022年,全市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2.4%,增速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周转量增长2.6%,增速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五大交通枢纽”建设,“汉西欧”中亚国际班列首发开行,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1.2%,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46.8%,自由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四、锻长板强生态,绿色名片成色更足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城市能级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名片擦得更亮。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坚持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相融共赢。市中心城区全年优良天数324天,比上年增加20天,优良率达88.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2,比上年提高0.65。全市监测的汉江、嘉陵江流域64个断面(点位)年均浓度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4个市级及14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达标率100%;市中心城区及开展酸雨监测的6个县区均未出现酸雨。
  防污减排协同显效。强化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土壤环境总体稳定。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我市荣膺“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城固县、镇巴县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勉县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宁强县跻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城市建设提质升级。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中心城区建成城市市政道路32条,净增停车位6100余个,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新建便民果蔬示范店60个、充电桩1059个、5G基站1130座、口袋公园19个、群众运动场地26个,完成“一城一交”整合,群众停车、买菜、用气等难题有效缓解。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市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37.72亿元,各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3.65亿元,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避险搬迁6100户群众,1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完成投资48.09亿元,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五、保民生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供给质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9个、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个、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居全省第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9个、0.7个百分点。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7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劳务输出94.8万人。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城市物价保持稳定,中心城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与全国、全省消费价格走势一致。
  文化教育繁荣发展。以文化发展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路径,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佛坪县、留坝县获评“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8条旅游线路入选全国和我省精品线路;图书总藏量126.19万册;电视人口覆盖率、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9%。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27所,净增学位5.7万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达标率位居全省第1。
  民生保障日趋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末,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2.48万人、0.11万人、2.13万人、0.02万人、0.32万人。养老服务持续优化,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增长2.0%,接受社会捐赠款增长2.3倍。社会救助力度加大,全市享受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53万人、13.06万人,发放保障金6.36亿元。卫生事业有序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577个,卫生技术人数同比增长2.7%。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全国两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以高质量发展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务实担当,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汉中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