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呵护幼儿心理健康

2023年04月21日 家庭 文章字数:1151 文章浏览数:

20230421080752376-87-9db24.png

   3至6岁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儿童期心理教育的黄金阶段,科学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常见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好动,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方面。具体来说则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以此引起旁人的注意;焦虑,具体表现在幼儿缺乏自信、无端哭闹、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具有这些问题的儿童对于陌生的环境表现为反应敏感,有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慌不安的现象。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人嘲笑,对于尚未发生的事情有过分的关注,同时伴随有无根据的烦恼,对于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表现得过分焦躁;攻击,这类幼儿表现为整日都在东奔西跑,喜欢恶作剧、讽刺挖苦他人,对于美好的物品则表现得毫不爱惜、摔打成癖,常常表现出具有攻击性;语言表达能力差,据专家统计,占8成以上有自卑表现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通常表现为口吃、说话不连贯、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
  遇到上述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走近幼儿,聆听心声。教育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第一时间“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尊重幼儿,多些宽容。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需要让教师不以长者的身份面对幼儿,改变学生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平等、温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做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幼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而且自信心需要从小培养。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往往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困难。家长和老师可以常常让幼儿做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并且及时肯定鼓励,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不要无视幼儿独立的愿望。幼儿在心理发展上有个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三岁就可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他们本领不大,但往往有些事情他们要自己来、自己干,这个时候就显得幼儿不太听话。其实,这正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明显标志,是独立性开始发展的表现。有人称这时的孩子为“第一个反抗期”。这时候的幼儿要求独立,有时显得“不太听话”,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正视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切不可违背规律硬要治服幼儿的“强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我们持之以恒,用爱心、耐心、细心“浇灌”孩子成长之花,共同助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 纪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