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斤香菇下山,村集体“家底”从0元到10万——

高桥村增收记

2023年04月27日 要闻 文章字数:1118 文章浏览数:

央视网记者 王莉莉 本报通讯员 胡峰


  北纬33度附近,掩映在秦岭腹地中段南坡的崇山峻岭间,这里就是陕西省内人口最少的佛坪县。此时,在这个秦岭深处的小县城里,特色产业正在各个乡村生长。
  佛坪县高桥村,一个在地图上难以寻觅的小山村,但却让150万斤深山香菇“下山出海”,以食用菌为代表的产业正在这里迅速发展。
  当天香菇大棚收购价为5.5元每斤,3个小时后,它将以每斤7元—10元不等的价格在市场上售卖,出现在西安、成都等地市民的餐桌上。
  高桥村距离西安不到200公里,但让生长在深山的蘑菇下山,让山区村民脱贫致富,这条路高桥村走了5年。
  以前的高桥村有多穷?当地百姓说,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山,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所需的物品都要靠肩挑背扛。
  同样出不去的还有满山的土特产、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前的村集体经济有多薄弱?和南方大多数农村一样,生活着187户村民的高桥村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村民辛苦种地一年,也就够全家的口粮。土生土长的高桥村人,也是村党支部书记的张金明说,2019年以前,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如何通过发展产业让当地脱贫,是当地干部最为关心的事。转机发生在2019年,在考察了10多个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项目后,村集体代表大会一致决定,在村里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香菇产业。
  说干就干,拿着东拼西凑来的140万元资金,村里建起了育菇大棚,当年投放的20万菌袋产出30万斤香菇。从此,村里的香菇产业发展就芝麻开花节节高……
  21日上午,从佛坪县城出发,沿着盘旋的山路行驶40多分钟后,记者来到四面环山的高桥村,建在村口处的菇棚宽敞明亮,一排排菇架整齐排列,大大小小的香菇长势正旺。工人们戴着手套、推着小车,一列一列挑选、采摘。另一边,采摘完成的食用菌被挑拣装筐。
  据了解,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的高桥村已建有4500平米的菇棚,年投放100万个菌袋,年产值约500万元。
  当村里香菇打开致富大门,早期四处“干零工”“跑江湖”的村民陆续返乡。
  “没来菇厂前,我和我爱人主要靠打零工挣钱,谁家建房子了,我们就去搬砖、和泥,一天一人100元。现在我们回村干活,钱不少挣,还能照顾上老人孩子。”60岁的村民兰桂珍一边分拣着香菇,一边说道。
  兰桂珍只是村民的一个缩影。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187户村民中,大部分家里重新翻盖了房子,买了汽车。
  今天的高桥村,已形成菌种繁育、菌棒生产、香菇种植等产业链。张金明说,100万袋菌能产出150万斤香菇,带动50多人家门口就业。
  昔日的穷山沟变成周边有名的“致富村”,以食用菌为特色的致富主导产业在高桥村茁壮“生长”。当地干部表示,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