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脱贫群众增收的产业项目

镇巴统筹苏陕资金优化产业资源配置

2023年12月20日 要闻 文章字数:1692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赵袁


  近年来,镇巴县紧抓苏陕协作机遇,把苏陕协作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改善民生、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撑,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壮大产业规模 服务县域经济

  镇巴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现有脱贫户19865户61288人,为了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脱贫群众增收的产业项目,镇巴坚持发改部门统筹以苏陕资金为主的产业资源配置。2016年以来,安排4.97亿苏陕协作资金支持365个协作项目建设,其中产业和为产业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项目309个,项目资金达3.687亿元,分别占苏陕项目个数和总资金的86%和74%,形成了茶叶、生猪、魔芋、中药材和蚕桑、食用菌等“4+X”产业模式。通过苏陕协作项目的实施,全县新增茶园4.3万亩,总面积达到16.3万亩,新增茶叶标准化加工厂36座,清洁化生产线80余条;年饲养生猪达45万头,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肉类总产2.89万吨,鲜肉产值12.17亿元,新建腊肉加工厂7座,深加工镇巴腊肉5000吨,产值5.25亿元;魔芋总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6万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累计种植中药材30万亩,总产量11.8万吨,总产值达26.5亿元;全县桑园面积达到4万亩,蚕桑企业主体56家,年养蚕5万张,产茧2000吨,产值10亿元,为下阶段镇巴蚕桑产业延链、强链、补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延伸产业链条 加速转型升级

  “蚕桑产业具有短平快、收入稳定、普及性广的特点,是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产业,以前仅出售蚕茧,利润不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跟不上市场。近年来,我们借助苏陕协作项目,建起了全县第一个蚕丝被生产厂,连接了小农户和大市场,发挥桥梁作用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兴隆镇镇长陈兴松介绍道。
  镇巴县借助江苏通州家纺之乡资本技术优势,与江苏鑫园丝绸签订蚕桑产业框架协议,兴隆镇浩瀚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的蚕丝被现代化加工设备于2020年正式投产,采用纯手工与现代工艺精制而成的“楮丝缘”品牌蚕丝被,品质纯正、天然环保,深受消费者喜爱。陕西怡溪春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海拔800至1200米的高山茶园基地1万余亩,利用苏陕协作资金建起了标准化茶叶加工厂4个,清洁化生产线5条,仓储物流设施齐全,年产“怡溪春”系列茶叶产品80余吨,产值超6000万元。镇巴丰兴农业有限公司已完成了从基地、加工、成品一条龙建设,目前,建成“镇巴花魔芋”种芋基地1500亩,通过免费发放种芋、订单收购等方式示范带动魔芋种植20000亩;改造标准化生产车间3000平方米,新建冷藏库500立方米,建设电商运营中心、产品展销中心1处,成立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魔芋素食品、方便食品、休闲小食品生产线6条,研发生产了魔芋丝结、魔芋凉皮、酸辣粉、素毛肚等12个系列产品。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7200万,带动当地1000多户脱贫户共同致富。
  推动农产品向工业品转变,粗加工向精加工领域延伸的苏陕协作经验,为镇巴县产业增效、农户增收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分别由2016年的66.17亿元、33.6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05.36亿元、56.87亿元,同比增长59.22%、68.85%,在陕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列31,前进了8个位次,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呈现。

  建立联结机制 持续联农带农

  自2016年以来,镇巴县坚持围绕产业链合力配置资源,广泛培育带贫经营主体,投入资金0.92亿元,实施项目165个,壮大龙头企业和各类经营主体150余家,县域主导产业体系日益壮大,投入1.38亿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建设加工厂房及社区工厂,实施项目58个,可带来年租金收益150万元左右,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000余个,人均稳定增收2200元以上,有力支撑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中,苏陕资金通过支持长岭镇九阵坝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中农金润、金慧方等经营主体扎根九阵坝,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并带动全村农户稳定就业1200余人,人年均增收1.5万元,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为了招引江苏企业赴镇巴投资兴业,镇巴县出台《鼓励苏商来镇创业八条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实施方案》和《镇巴县实施“归雁工程”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房租减免、税收奖补等优惠政策。通过苏陕协作,先后招引8家企业到镇巴投资,投资额达2053.58万元。近几年,镇巴各类经营主体培育发展迅猛,联农带农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