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各地涌现出一批知名度、曝光率高的网红村,短时间内形成一时“爆红”的现象。一个村落可能因一种美食、一个地标、一座建筑而成为网红打卡地,但“长红”则依赖于产业提质升级,业态内容的可持续性——

从“网红村”到“长红村”

这里的“乡村振兴之路”为何越走越宽?

2023年12月22日 要闻 文章字数:2049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曹娜 文/图


    今年秋季,花果村“褒河蜜橘”喜获丰收。

  “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一村一品建设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省级“文明村”“乡村旅游示范村”“农业休闲观光明星村”……这些都是汉台区河东店镇花果村广为人知 的“ 身份证 ”和亮眼 的“ 名片”。近日,记者走进花果村,探索一座网红村庄蝶变背后的乡村振兴进行曲。
  

同心合力 产业提质升级


  徜徉花果村,绵延的青山环抱村庄,一座橘红色巨型柑橘雕塑耸立山顶,柏油路如丝带在山间缠绕,路旁橘园成片。“以前的花果村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山村,住的是茅屋土坯房,出行走的是雨天如胶、天晴如刀的黄泥路。黄泥坡上的玉米、红苕、豆类等杂粮加上种植面积很小的水稻,我们所有经济来源就靠这些。”脱贫户家庭农场主杜红升回忆道。
  产业想发展、生活要改善,于是村民们开始尝试柑橘种植。受制于土地分散、果园面积小、柑橘品质差等因素,第一次尝试没有达到彻底改变乡村面貌的目的。面对困难,花果村人选择迎难而上,干部群众齐心奋斗,改树种、参培训,成立了全区首家柑橘专业合作社,建成环山产业路、柑橘交易中心和分拣中心,柑橘连片种植规模达3460亩……村党支部书记王虎安介绍,通过引进汉中市褒河蜜橘现代农业园区有限公司,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通过培育新品种,科学管护,延长挂果期,产品质量上去了,价格比普通柑橘高2至3倍,2022年,柑橘产量突破978万吨。
  2008年,花果村迎来了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实现了道路硬化、安全饮水和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为增加收入,村干部和十多名党员带头,利用各自宅院办起了农家乐,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来此休闲旅游。随后,数十家农家乐接踵开业,花果村名气越来越响。
  2010年,全市各县区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产业同质化、业态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等原因,花果村陷入了发展瓶颈期。故事并未就此止步,干部群众多次外出学习后,确定农家乐为主导产业,政府打出大力扶持、以奖代补、美化庭院、升级菜品、提升服务等一套组合拳,花果村真正开始了二次振兴之路。
  

集聚资源 多产融合发展


  以“新农人、新机制、新业态”为主题的花果村,在依托已有农家乐的基础上,分析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集聚资源,开始多产融合发展之路。
  农家乐之外,花果村重新构建了农文旅多元融合模式。依托花果村为中心,带动周边三个村形成了褒河花果山景区,景区内建成有登山旅游环线3条、自行车赛道1条,标志性门楼3座,生态停车场3处,提升改造人文景观网红打卡地云顶花园景区100亩等。在文旅方面,引入餐饮、文创、户外运动、科普教育、农事体验等新业态,补充消费者吃、住、游、学等多方位乡村体验需求。
  农业方面,探索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整合资源打造“褒河蜜橘”乡村品牌并获得国家“三品一标一认证”。搭乘互联网电商快车,柑橘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目前,全村果园面积3260亩,人均果园面积3亩,以褒河蜜橘和桃李杏等小杂果为主的采摘体验园56个。变单打独斗为合作共赢,花果村已形成商业价值相互支撑的局面。
  更新业态、建立品牌之外,当地还充分利用已建乡村公路、乡村公园等公共空间,通过举办厨艺大赛、橘王争霸赛、农二哥赛诗会、汉服巡游等文化活动,开发石门十三品拓片、山河堰模型等旅游产品,持续吸引游客。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村上引进了专业的景区开发企业运营管理,打造观花长廊、观花园、特色景点景观,完善登山步道、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焕发出新生机的花果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明星村、网红打卡地,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放眼未来 释放消费潜力


  “登花果山、赏四季景、采褒河鲜果、饮褒河精酿,吃农家饭,享农家风情”,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花果村,已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特色名片。河东店镇文化建设办干部张志强告诉记者,“从沟沟坎坎蛮荒村落茅屋疏僻到璧山如玉小楼层叠乐在农家,这就是花果村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培育一个主打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一业带多业”。张志强介绍,对于花果村未来的发展规划,结合旅游+文化、旅游+农业,计划将花果村打造成3A级旅游度假村。规划修建集村级游客接待中心、村史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楼,继续完善登山步道封闭式多功能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新建褒河蜜橘塑编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
  为留住游客将“一日游”变成“多日游”,村上准备将闲置的农家乐腾退出来收回村集体,吸引外部投资进行升级改造,打造精品民宿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业态,建设小酒吧、咖啡馆、简餐厅等。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将城市消费空间移植到农村生活空间,农村以其自然环境要素进入到经济链条中,形成传统产业之外的新经济空间。
  成为网红村可能源于一部分运气,成为长红村更多依赖的是自身实力。花果村针对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利用有限资源,引导村民共建,顺势而为、借势发力、造势谋变,多方共赢的现状实现了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路径与模式值得思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