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秋游札记

2023年12月29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1681 文章浏览数:

伍宏贤

  趁着景色正好,我们一行十数人决定到留坝去赏秋。
  下了宝巴高速武关驿出口,前行一公里,就到了留坝旅游接待中心。留坝县是汉中市西北部的一个小县,全县人口不到四万,县城更是弹丸之地,乃因“刘”姓住此一块山间川坝,而得名“刘坝”。后因汉初三杰之张良,被封“留侯”且隐居于紫柏山下,遂改名“留坝”。
  留坝县“一业为大”,旅游资源富集,全县上下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风生水起。
  青羊铺村是我们的第一站。
  秋风中,两岸青山如川剧变脸,黄起来,红起来,斑斓起来。风干的玉米秆,像一支行进的队伍,迎风而动,脚步声声;一旁的溪流发出淙淙之音,似在欢笑歌唱。一棵高大的核桃树,栉风沐雨,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见证着历史,诉说着沧桑的故事,
  太平山是我们的第二站。在这里登高望远,俯瞰留坝县城,眼中皆是风景。站在一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远处青山如黛,层峦叠嶂,山岚氤氲连绵,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留坝是个小小山城,一条国道横穿其中,半锅烟工夫就能走通县城。据说,来一个陌生人,不出半小时,商店的售货员,都知道城里来客人了。虽然,此刻的我们,如片片秋叶(都已退休),但融入这大自然的斑斓里,何尝不是一种自由自在的乐事呢!快乐,可以使人忘我而无忧,可以横生童趣。这不,不远处的台阶上,有三位中年妇女,席地而坐,手中拿着针线,在鞋垫上绣着花。这情景,已是多年未见了。她们在这大山之中飞针走线,将心中所想绣于簿簿的鞋垫之上,何尝不是在放飞自己的梦想?我问:一天能做几双?“咯咯咯……”我冷不丁的问话使她们笑出了声:“绣着玩的……”是的,从这发自内心深处真诚的笑声里,能够感觉出她们真的是在“玩”啊!
  第三站是寻幽栈道。“栈道”一词,基本的解释是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栈阁之道”。这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且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遭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先民早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世人耳熟能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是明面上大动干戈修一条被项羽耻笑为不可能的“褒斜栈道”,实则集中优势兵力,从陈仓(宝鸡以东)之道,直击咸阳。《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所以,途经秦岭腹地留坝的这段褒斜道,就成了一个伟大的传奇。
  留坝之所以千古留名,除了这条栈道具有传奇色彩外,还有马道镇夜涨的寒溪、英雄神仙的庙台子(张良庙)。“不是一夜寒溪涨,焉得汉室四百年”。两千多年前萧何追韩信到留坝的马道这条溪流旁,河水陡涨,阻挡了韩信的坐骑,经相劝,韩返回汉中,被刘邦拜为大将,出“明修栈道”之计,定关中,平中原,建立了西汉王朝。而后,张良急流勇退,在留坝紫柏山下的庙台子,追寻师傅黄石公,潜心修道,不参政事,留给后人不争于世“英雄神仙”的美名。
  刘邦得以成事,其追随者张良、萧何、韩信三位人杰功莫大焉!因之,刘邦在大汉王朝成立大会大宴群臣时,即发出内心感慨,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十余文化人面对栈道遗迹,回望这段历史,心情正如作家王蓬先生的感概,“面对无言的青山,湍急的溪流,残留于悬崖峭壁之上的石梁、栈孔、碑刻,伫立呆看,只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让人为古人的胆识、气魄与智慧激动。”他同时还连发三问:为什么偏偏是这种形制,不是另外的形制?为什么同样一段古道,秦汉、隋唐、明清却各有不同?古人究竟出于何种思考?我想,这样的寻访、追问,在未来的时光里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