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秦巴生态底色
——2023年我市林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李扬
林农蜂蜜喜获丰收。 市林业局供图
去年以来,市林业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秦巴生态卫士,扎实推进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决扛牢生态保护使命担当
成绩鼓舞人心,蓝图催人奋进。市林业局扎实开展全市“林(山)长制绩效提升年”活动,全市4297名林(山)长累计巡林16.1万余次,用心用情当好山林“守护神”。
一年来,市林业局加强工作指导,向下推进工作落实落细,采取“现场观摩+会议+培训”的形式举办林(山)长制观摩培训会,同时还建立“林(山)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3项协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高质量推进22个林(山)长制示范镇和44个示范村建设,镇巴、西乡被评为林长制省级考核激励县。
为了扎实推进秦巴生态保护,将秦巴生态保护工作纳入市级专项监督,市林业局每季度播放秦巴“五乱”警示片,直面问题根源,建立“人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常态长效开展“五乱”问题动态排查整治,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硫铁矿治理、尾矿库治理专项整治,确保闭环管理、动态清零。
植树造林工程任重而道远。在市林业局精准发力、科学推进下,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36.42万亩,占年度营造林任务36.05万亩的103%,其中人工造林0.86万亩、封山育林24.01万亩、退化林修复11.55万亩。同时,古树名木得到持续有效的保护,留坝县石窑坝村古银杏入选全国最美古树、西乡县蒋家坝村黑壳楠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
有力有效守好绿色生态资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市林业局扎实推进湿地保护,成立了汉中市湿地保护专家库,并积极编制2024年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策划包装了一批湿地保护、监测、修复等项目。全力做好湿地保护区巡查监管,制定了《汉江湿地保护区专项巡护工作方案》,切实维护好我市湿地资源安全。
为严格林地林木监管,市林业局积极组织开展“林业执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市打击毁林毁草专项行动”,森林督查工作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森林督查工作突出单位。同时,认真落实封山禁牧措施,封山禁牧工作在全省封山禁牧工作推进会议上交流。同时,全力攻坚松材线虫病防治,建成9.8万亩秦岭西段防控隔离带,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和监测预警,连续2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同样是市林业局加强生态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自1981年野生朱鹮考察队在我市洋县发现7只朱鹮后,市林业局经过多年来的不懈保护发展,目前全球朱鹮数量已突破1万只,创新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秦岭石蝴蝶拯救复壮工作,秦岭石蝴蝶人工扩繁被省林学会评定为2023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积极推进野猪种群调控,汉中市商业性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理赔机制被国家林草局纳入《野生动物致害保险典型案例》,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持续推进林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多赢,让绿色成为发展新引擎。市林业局持续落实生态惠民政策,续选聘2023至2024年度生态护林员8776名,去年累计发放管护补助资金5265.6万元,直接和间接受益“三类人群”人数3.15万人,兑付生态效益补偿1.85亿元。
这一年,市林业局积极谋划推进国储林建设,组织编制《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目前西乡县国储林试点工作已完成建设任务,南郑区、镇巴县百万亩绿色碳库项目加快实施。高品质打造森林生态旅游业态,组织开展了汉中天坑第八次国际联合科考,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等8个生态旅游景点入选“省级生态旅游特色线路”;陕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华阳景区、南郑黎坪国家森林公园成功申创“省级自然教育基地”。
翻看我市林业产业发展台账,一组组喜人的数据跃然纸上:去年以来,全市改造提升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2万余亩、林下种植天麻、淫羊藿等中药材约23万亩,林下养殖乌鸡110万羽,人工繁育林麝4986头、中蜂养殖24万箱、2023年全市林下经济产值达24.5亿元,成功培育创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透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全市林业人在逐绿前行的道路上砥砺奋进、积极作为,持续为汉中增添绿色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