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美好 人民更幸福

——2023年我市城市管理发展综述

2024年01月06日 向人民报告·生态城市篇 文章字数:147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朱媛媛 通讯员 杨潇


    汉中经开区建设的步道为附近市民增加了休闲好去处。    市城管局供图

  一城文明风,满目幸福景。2023年,我市聚焦建设生态城市战略目标,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抓重点、补弱项、提亮点,推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市环境更加美丽,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向美而行 打造宜居宜游城市名片


  去年以来,我市把“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作为抓好文明城市创建的着力点,持续改造街巷面貌,不断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众多绿意宜人的城市微空间融入街头巷尾。全年建成口袋公园11个,新增绿地51.69万平方米,市民满意度达95.29%,我市以高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复查。建立城市照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对路灯照明实现精准控制、信息化监管,确保主干道路灯和背街小巷路灯亮灯率在95%以上。此外,聚焦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市容环境问题多发区,扎实开展乱象整治,共打造创文示范70余个。
  “一出门就感觉身心愉悦,幸福感满满的。”居住在汉台区鸭儿塘巷的王秀兰笑着说,巷子经过改造提升后,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兼具美观与内涵的文明打卡地,“面子”光鲜亮丽,“里子”文明舒适。
  

保障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供水、供气等各项公用保障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公众利益和群众生活质量。
  我市顺利打通中心城区供水管网7处关键节点,实现长林水厂西水东调,长林、石门水厂单独供水能力均达10万吨以上,成功构建起地上地下、互联互通、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格局。全面推进“二次供水”监督性检测,汉台区149个高层小区实现全覆盖,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稳定。
  不断加快气化汉中建设步伐,实施项目20个,累计改造燃气老旧管网257.08公里,全力争取落实气源,科学精准强化调度,2023年采暖季天然气供应持续平稳。先后建成滨江新区天然气热源站、大河坎生物质热源站,累计敷设热力主管网23公里,建成换热站12座、供热指挥调度中心1处,供热能力达200万平方米以上,城区集中供热覆盖区域不断扩大,新增供热面积43.63万平方米。
  

为民服务 从严从细做好市容管理


  我市街道更加干净整洁了,商户经营秩序更加规范了,天际线更加清爽了……城市“颜值”悄然发生着变化。
  我市秉承“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原则,统筹做好市容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等工作。截至目前,城区清扫保洁达到全覆盖,中心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5%。累计清理、规范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出店经营4万余起,清洗维护果皮箱、公交站牌等城市家具272处,城警联动治理违停机动车辆6766辆,清理“僵尸车”60余辆、乱停放车辆3万余起,市容市貌明显提升。2023年拆除违建141处,清理拆除户外广告1000余块,更新门头牌匾1000余块,清理落地广告牌匾、广告灯箱5000余处,拆除天际线标识牌164块,亮出城市天际线。
  

优化治理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水平


  如果将汉中这座城市比作一幅秀美的画卷,那么,城市管理正是绘就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我市坚持“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由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处入手,以点带面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推动城市管理持续向好。
  针对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我市通过挖掘道路资源、闲置土地、老旧小区改造等盘活停车资源,去年净增停车泊位3171个。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参与度分别达到93.4%和90.4%,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全省排名连续提升,并荣获2023年度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全民活动三等奖。
  与此同时,加快数字赋能城市管理,智慧城管平台覆盖范围扩展至100平方公里,推出小程序“汉中e同管”,去年平台受理案件1833件,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积极性逐步提升,共同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