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菜园

2024年01月09日 副刊 文章字数:1054 文章浏览数:

楚文涛


  

白菜

  故园冬寒。窗外寒雀鸣霜枝,屋檐细雪,经风簌簌而下,如楝花轻飏。
  农家菜园里,一棵棵白菜比肩而立,整饬而鲜明。淡、嫩、清、甘、柔、脆,透着一种丰润而水灵的气质。
  白菜,个大腰圆,叶如翡翠,茎似凝脂,呈半透明的白绿色、石青色,气味芬芳。如田间劳作的健硕农妇,白生生的水嫩,丰腴肥硕,敦厚中显露端庄;洁净素雅,滋味深刻,清秀中蕴藏妩媚、蕴涵着无穷气韵。雪后的白菜,修炼得尤其干净、脆爽。碧玉的颜色里,浮躁褪尽见真纯。跟霜前的披散或不自持相比,更显端庄静穆、安然稳重。
  白菜古称为“菘”。
  老饕苏轼夸白菜:“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把白菜比乳猪和熊掌。郑板桥赠友:“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清贫寡淡之余,尽显澄明清雅的人生境界。齐白石老人笔下的白菜,水墨淋漓,青白肥壮,缀以蛐蛐,妙趣横生。
  雪霁,村庄如同古代寒士,丰神俊朗,温润如玉,高远而辽阔。雪天出门,哈气成烟,听踏雪咯吱,如蚕嚼桑叶。去屋后,轻铲几棵沾雪的大白菜,兜一身寒气入屋,捧一碗白菜红薯芋粉汤,烟火人间。
  逼仄小屋里,火炉上一锅白菜煨骨头,香气缭绕,云山雾海,骨头白菜,丝丝缕缕,泾渭分明。约布衣旧友,就农家酿、嚼乡土菜。便是大地上最温暖的事情。
  

芫荽

  芫荽,又名胡菜、香菜。
  腊月的故乡,在每家每户的园子里,都会专门开辟一小块空地,种上一些芫荽。放眼望去,郁郁勃勃,肥肥嫩嫩,青碧可爱。芫荽,它和葱、蒜一样,气味浓郁,深受大家的喜爱。
  阳光暖和的早晨,下地去割几捆茎长叶短的高秆芫荽。蹲在门前小溪旁,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掰开来,放进哗哗流淌的溪水中漂洗干净。随之,将一篮子脆生生的芫荽叶,一片片吊挂到院中搭架的竹竿上,沥水到晌午。晒至半干,有些韧劲的时候,再从屋里抬出宽大的竹编簸箕。垫上砧板,拿起菜刀,把嫩嫩的芫荽梗叶,切成一寸多长,两三分宽的小条子。细细的芫荽丝,青白相间,水灵透了。
  小寒大寒,一场雪后,就是制作芫荽的好时节。挑个暖阳高照的天气,将芫荽节节晒上两三天。等其收了水,色也变了,此时收起晒蔫了的芫荽,倒入大木盆里,反复揉搓。直到揉出汤汁后,撒入精盐、白糖、五香粉、辣椒粉、生姜末、大蒜泥,轻揉几下摊开。接着散上炒熟的芝麻,与碾碎的花生仁,浇些炼熟的菜籽油,轻柔地搅拌均匀。
  儿时的冬日早饭,芫荽不可或缺。寒冬腊月里,芫荽,便成了最好的味蕾慰藉。红薯稀饭配香菜,又甜又辣,非常开胃。依稀记得,那时候每天上学前,总要偷偷溜进厨房,从菜坛里抓一小把芫荽,用油纸包好,塞入口袋,带到学校与同桌交换着品尝。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