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大局保持稳定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2023年我市高质量社会保障助推稳就业促增收综述
本报记者 李佩蓉 通讯员 张敏
2023年2月1日至3日,在天汉楼广场举办2023年“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主题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招聘会,现场3100多名劳动者与招聘企业达成就业协议。 市人社局供图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2023年以来,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人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这一年,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人才队伍更有活力,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截至去年12月20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15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85人、困难人员就业4503人,分别完成年度任务109.01%、122.85%、100.06%,三项就业指标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方阵。
打造品牌,就业服务更加贴心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一个人社专员、一张嘴、一双腿,“点对点”为企业落实人社服务。让企业诉求有效及时反馈,让政策直达一线,服务更加具体。这是我市人社专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作为企业,我们很需要了解这些惠企政策。可以对标入座,也方便上下传阅学习。”在开展的“人社工作进园区”调研中,汉王药业行政总监接过人社政策服务“大礼包”后,感慨地说道。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上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企业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去年,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和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制度,组织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四进”活动,将服务延伸至工厂和群众家门口,工作开展以来,全市548名人社专员包抓服务重点企业751家,帮助解决政策落实、招工引才、技能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问题1026个,395家本地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039人。
此外,市人社局出台了《全市就业创业十大行动》《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系列化返乡创业政策体系。全年累计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75个,扶持创业实体2502个,带动就业2.1万人。实施高校毕业生融入计划,10262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8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9.9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3万余人,“兴业在家乡·乐业在汉中”就业品牌崭露头角,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链施策,人才队伍更有活力
近年来,我市紧抓急需紧缺招引人才,抓好高层次、三支一扶、医疗定向等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全年发布招聘计划4360个,目前已招聘到岗2974人,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360人。
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推动高技能人才实现量质双升,全年开展技能人才培训3.6万人,开展技能鉴定1.2万人次。成立汉中技工教育联盟(集团)统筹技工院校教育资源,围绕汉中“3552”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12所在汉职教院校专业设置26个,促进我市技能人才与产业需求相匹配。累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全市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创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达到185所,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发展。
薪酬福利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市人社局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和指导,及时发布工资指导价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和“新八级工”制度,引导企业将职工薪酬待遇与技能水平挂钩。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去年,我市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各类保险持续扩面提标、实现应保尽保,推进普惠性稳岗返还、扩岗补助、扩围保障等政策直达快享,全市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256.57万元,惠及企业815户、职工6.61万人。
同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持续强化系统治理成果,助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在建项目“八项制度”全覆盖,建立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安薪在汉”欠薪投诉举报线索时效内办结率保持100%,“全国治欠平台”反馈线索阶段性办结率达98.65%、排名全省前三。持续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率,前三季度全市仲裁结案率99.8%。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组织开展“和谐同行”企业培育共同行动,加快培育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协商协调机制,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