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烈女子韩树南
2024年01月12日 汉风古韵
文章字数:2059
文章浏览数:

高晓亮
韩树南把道义和气节看得比性命都重要。
《乾隆·南郑县志》记载,韩树南是东汉后期南郑人,出生于一个富足的小户人家,年少时,爱读书,尤其喜欢听父辈和乡邻们讲伯夷与叔齐、钟子期和俞伯牙、萧何与张良等等先贤的逸闻轶事,特别崇拜他们做人的气节。有一天,她听完故事当着父亲的面感慨说:“虽为女儿身,当有丈夫志。”
成年后,韩树南嫁给本县功曹(县令助理)赵子贱为妻。夫家家境殷实,有商铺、房产数处,奴仆十余人。丈夫工作体面,对她也十分疼爱,婆媳、妯娌关系融洽,韩树南的日子过得很滋润。
纵使如此,韩树南也不张扬炫富,在家里,谨遵妇道孝敬公爹公婆,与仆从和睦相处,但凡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都会亲力亲为。丈夫每天上班前,她细心地把衣服、鞋帽以及公文包收拾得展展妥妥,目送丈夫出门。在邻里行走,常穿粗布素衣,佩戴普通饰品,给人以随和低调形象。每到换季,总要搜罗出一些旧衣物和粮食送给那些缺衣少食的乡邻。若有受灾遭难生活困顿或者无钱问病抓药的乡亲上门借钱,她总会慷慨地赠送些许银两接济,而且有求必应,公爹和丈夫不在乎这点碎银子,就任由她高兴。正是因为韩树南乐善好施,所以街坊四邻、远亲近戚都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赵家好媳妇”。
然而,生活不会总是风和日丽。韩树南婚姻裂变起因于丈夫赵子贱干了一件遭人唾骂的事情。
当朝太尉李固反对拥立汉桓帝刘志,遭到权臣梁冀的迫害,被罢官免职,李固为保住三个儿子性命,偷偷地将他们送回南郑老家避难。梁冀心狠手辣,一心要斩草除根,就逼迫汉桓帝颁布圣旨缉拿李固的儿子。在接到圣旨前,李固最小的儿子李燮幸运地逃到了外地,得以保全。南郑县令敬重李固的为人,同情他的遭遇,就暗示李家族人让两个在家的孩子服药假死,再躲进棺材里运往他处逃生。结果还是出了岔子,赵子贱开棺验尸,发现他俩诈死,意图蒙混过关。思忖良久,赵子贱眼一闭心一横,当即把两个少年杀了,并将棺材送往京城洛阳交差。一时间,赵子贱及其家人被众多异样的目光紧紧包围,赵府隔三差五受到砖头石瓦甚至粪便的袭扰。
韩树南心如针刺,悲愤不已,责问赵子贱为何不分是非,干出如此悖逆道义、招人憎恶的事情。赵子贱辩解说:“我这也是被迫无奈,梁大将军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眼线众多且歹毒无比,如果他知晓是我放走了朝廷要犯,我赵家必会遭受抄家灭门之灾,我不敢拿数十口人的命来赌呀。”韩树南细细思量,觉着丈夫话也有道理,便原谅了他。只是,韩树南自此心里充满了负罪感,经常自责赵家欠了李家两条命,她的生活也因此失去了往日快乐。
岁月还未将韩树南的伤痛抚慰平展,赵子贱又干了一件极为愚蠢的事儿。这一回,赵子贱不仅撕碎了韩树南的心,而且亲手削掉了自己的脑袋。
汉桓帝消灭了梁冀集团,采纳史官建议为李固等受梁氏迫害的朝臣以及后人平反昭雪,并征召李燮入朝为官。赵子贱得知消息,吓得双腿打颤站立不稳,两个被他亲手刺死的孩子的影子反复在他眼前晃动。连续两晚赵子贱都从噩梦中惊醒,韩树南问他缘由,赵子贱这才如实相告。韩树南叹息说:“罪孽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现在只有等待李大人归来,我们夫妻再登门谢罪。是偿命还是宽宥悉听李大人尊便。”赵子贱根本听不进妻子的意见和劝说,反而像疯了一般叫嚷:“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这是自古的规矩。李大人绝不会放过我的。我不能坐以待毙,要先下手为强。”
韩树南把嘴皮子都磨破了也没能改变丈夫的想法。赵子贱甩出一大袋金子雇佣了一个江湖刺客,埋伏在李燮回南郑入途中。这一天,李燮驾着马车心急火燎地往老家赶,刚到县界,蒙面刺客从树林里窜出来拦住马车。李燮勒马问素不相识的刺客为何要伏击他。刺客倒也爽快,就一五一十地把赵子贱交代的事情抖落干净。李燮仰天长叹:“父亲李固忠心为国却蒙冤受难,我的两个兄长无辜遇害,今日,我又遭歹人劫杀,老天真要我李家绝后吗?”刺客一听这话,赶忙扔掉利剑,扑通一声跪伏在马车前自语:“小民不知大人是忠良之后,多有冒犯,万望恕罪。”剧情反转太快,李燮硬是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随后,刺客建议李燮带上他这个重要的人证报官,否则,日后还会挨赵子贱的黑枪。李燮接受刺客建言,一纸诉状把赵子贱告到汉中太守那里,最后,太守以“蓄意谋杀朝廷命官罪”将赵子贱处斩。
赵子贱下葬那天,韩树南乘人不备,纵身跳进墓穴,想与丈夫同死。众人七手八脚把她从墓坑里拽上来,劝说她坚强面对现实,为孩子和家人好好活着。韩树南哽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是宿命。夫君糊涂干下人神共愤之事,使得赵家名声尽失,家人颜面扫地,我与其被人指指点点地活着,还不如清清白白地死去。”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韩家的兄弟、赵家的妯娌以及奴仆生怕韩树南再寻短见,就日夜轮流看护着她。过了一百多天,赵家上下都熬得疲惫不堪,神情憔悴,韩树南愧疚不已,便平静地对兄嫂说:“你们该干啥就干啥,无须整天劳心费神守着我。我现在想通了,好死不如赖活着,以后我不会轻生的。”大家信以为真,就放松了戒备。谁料,七天之后,韩树南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生命,以死明志。
韩树南身故之后,汉中史家把她的品行与气节写进《汉中士女志》,传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