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绘新景
——汉台培育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01月13日 要闻
文章字数:1124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叶亚楠 曹珂凡
汉台区以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为基础,传承、挖掘、培育乡村文化特色项目为重点,持续加大农村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力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中午时分,老君镇五星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女子腰鼓队正在抓紧排练。每逢元宵、春节等传统节日,腰鼓队员们穿上演出服,佩戴腰鼓,和着音乐节拍,抛红绸、擂腰鼓,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和姐妹们都很喜欢腰鼓,跳腰鼓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腰鼓让我们越跳越美丽,越跳越年轻”,五星村村民杨小菊说。
面对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五星村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作为乡风文明的重要环节,不断探索乡村文化表演形式,先后成立村级秧歌队、广场舞队、健步走队等多支群众文化队伍,既活跃了乡村文化生活,又促进了邻里和睦相处。
走进龙江街道西郑营村,村委会院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这里正在举办2023年度“好公公、好婆婆、好儿子、好媳妇”表彰大会,经村民小组推选、代表评议、张贴公示等环节,5名道德模范身戴红花接受表彰。
“我们村的孝老文化氛围非常浓,平常村里也开展一些孝老爱亲的宣讲和评选活动,我们家门口也悬挂着‘美丽家园’和‘家风家训’两个牌子,时刻提醒我们把这种传统美德传承下去”。龙江街道西郑营村村民孟晓红向笔者说。
“我们西郑营村孝道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村上通过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宣传教育村民孝敬父母、尊老爱幼。2006年开始,村上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费,至今从未间断。”西郑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贵安说,通过节日,村上还对“四好”家庭进行表彰,让孝老爱老成为每个村民的自觉行动。
近年来,汉台区依托各村乡土民俗、村情发展实际,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禀赋,精心培育以舞龙舞狮、腰鼓锣鼓、彩船社火、手工编织、古树古井院坝会等为代表的乡村文化特色项目,让乡土文化在汉台农村薪火相传。
在此基础上,该区发动区内文明单位与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开展结对共建,按照培育典型、抓点带面、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精心培育“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暨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目前,河东店镇河东店村建成省级示范点,铺镇杨家营村等9个村建成市级示范点,龙江街道办事处西郑营村被推荐为第二批省级示范点,铺镇狮子村等10个村被推荐为第二批市级示范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汉台区坚持以文明浸润乡土、以文化滋养乡情,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研讨‘一村一品’实现路径,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汉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委文明办主任杨旭说,汉台将持续深化“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主题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做优做强乡村文化品牌,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