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发展“新特产”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024年01月19日 深度 文章字数:3414 文章浏览数:

   近日,广西为了感谢哈尔滨对前去研学的小朋友们的照顾,赠送了哈尔滨189吨砂糖橘。作为回礼,黑龙江将10万盒蔓越莓送去广西。在黑龙江网友惊讶“蔓越莓是我们这儿产的”的同时,各省网友都发现自己的家乡有着很多自己未曾听闻的特产。
  汉中气候温润,农业基础良好,农产品种类丰富。近年来,蓝莓、火龙果、大闸蟹、大马士革玫瑰这些看似遥远的“特产”也在汉中结下累累果实,这背后讲述的是返乡创业的“新农人”突破地域限制,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励志故事。


宁强创业夫妻:种出喝着营养液长大的火龙果


    姜山同妻子王媛一同检查火龙果生长情况。    李云湉 摄

  不用土不施肥,火龙果、羊角蜜等瓜果“喝”着营养液就能长大;瓜果大小、品质可控,亩产不论斤数按颗算……
  在宁强县大安镇烈金坝村的气雾栽培蔬果大棚产业园里可以看见一个个架子上,嫩绿的秧苗从小孔中钻出,正茁壮成长,打开种植架子,里面没有土,只有水。空心菜、红生菜种植大棚里满目翠绿,根系裸露在栽培装置内部,营养液通过喷雾装置雾化后喷射到根系表面。
  “这种栽培方式叫气雾栽培,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为小雾滴状,直接喷射到植物根系,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宁强县90后返乡创业小夫妻姜山、王媛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将这一新型无土栽培技术带进了巴山深处,在这里扎根、发芽,并结出了硕果。
  立体化的种植高效利用了空间,亩产相较于传统种植可增加两至三倍,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科学配比使得作物的增长潜力发挥到最大,比正常的生长期能缩短一半,产量最好时可以达到地面产量的10倍以上。
  现在大棚里蔬菜、瓜果的产量稳定,2021年开园半年销售额就超过了10万元。蔬菜基本就地销售,供不应求,瓜果则是通过大宗采购订单进行销售,主要以“果礼”的形式供应给优质高端客户。姜山告诉记者,目前他们也开始在抖音直播间等新兴销售平台上进行销售,并积极推进农旅融合项目,努力打造研学基地,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让他们共同打造的这座“梦幻工厂”闪闪发光。

(本报记者 王茜)


城固“蓝莓哥”:用现代农业模式打造中国蓝莓种植行业标杆

    孙亚红在设施大棚里查看蓝莓生长情况。    李云湉 摄

  说到城固,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柑橘、元胡、猕猴桃等产业,殊不知,城固还发展有特色农产品蓝莓。
  每当在蓝莓成熟期,走进位于城固县原公镇的蓝莓园时,总能看见一颗颗饱满的蓝莓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诱人,散发出特有的清香,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蓝莓果园的主人孙亚红是名80后小伙,他给自己起了个接地气的网名——“蓝莓哥”。
  “这是绿宝石,这是大果蓝金,这是盛世,这是喜来,这几个品种是我这几年经过多次试验筛选出来最适合在本地栽种的品种,而且这几个品种的口感、市场受欢迎度也非常不错。”说起蓝莓,皮肤黝黑的“蓝莓哥”孙亚红滔滔不绝。
  2014年在新疆种了几年向日葵后孙亚红决定返回老家创业,几经考察后最终决定种植被称为“水果皇后”的蓝莓。“刚开始决定种蓝莓时,家人朋友都不支持我们,以前没人种过,大家都怕我们失败。”妻子张敏说那时候,她和丈夫就知道这是一条困难重重的路,但他们决定坚定地走下去。
  将草炭土换成锯末、筛选市场需求大的品种、购买直接可以挂果的大树进行种植,缩短挂果周期……他不断试验,规范种植流程,同时还给蓝莓园安装了设施大棚、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网,精准控制水肥,因此成果储存易腐烂、发霉的问题在他这里几乎不会出现。几年下来,原公蓝莓园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产出的经济效益也让孙亚红夫妇看到了希望。
  孙亚红说,相比盲目地扩大规模,他更愿意使用现代农业模式把蓝莓种植做精做专,他希望未来自己的果园可以成为中国蓝莓种植行业的标杆。
  

(本报记者 王茜)


南郑返乡创业者:养出汉中自己的大闸蟹

    朱奎琳向顾客展示和手机一样大的大闸蟹。 (受访者供图)

  2023年秋天,南郑区法镇沙坝村的大闸蟹“火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吃上了本地大闸蟹,养殖户朱奎琳返乡创业的故事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朱奎琳早些年一直在广东打工,南方大闸蟹养殖技术非常成熟,每逢过节返乡,亲朋好友们总会托他购买大闸蟹。久而久之,他发现本地缺乏大闸蟹养殖市场,2019年,他毅然辞掉工作准备返乡创业。
  市场上大闸蟹种类繁多,为提高竞争优势,朱奎林将目光聚集在有机大闸蟹上。“考察了很多地方,发现南郑沙坝村不仅生态良好,而且有流动水源,经检测水中含有十几种微量元素,水质偏凉,再加上早晚温差大,非常适宜大闸蟹生长,养出来的蟹肉质鲜甜紧致。”在沙坝村,朱奎琳流转了70亩土地,创建了文杰水产养殖农场,开始走上养蟹道路。
  在养殖基地里,18个大大小小的蟹塘在产业道路两旁整齐排列,行至深处也闻不到水产养殖的腥臭味。“养蟹重在养水,只有水质优良才能促进大闸蟹的健康生长。所以我们采用的是微水流生态养殖,每个池塘建设流动水域,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添加剂,运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治理净水做到真正的有机养殖。”朱奎琳介绍说,除了常年给大闸蟹吃冰鲜鱼,他们还加了玉米、黄豆、南瓜等让大闸蟹增肥、增甜。
  经过多年探索,朱奎林的大闸蟹养殖技术越发成熟。放眼望去,池中的大闸蟹基本都到了成熟的状态,随机切开一个蒸熟的蟹,肉质饱满、膏黄顶盖。“2023年大闸蟹长势喜人,产量更是达到了5万多只,比2022年增产1万多只,而且品质也很好,最大的母蟹能达到五两。”朱奎琳说,优质的螃蟹品质,加上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吸引了不少的回头客。他笑着说,预计一年每亩毛收益能达到1万元左右。
  

(本报记者 朱媛媛 见习记者 高思懿)


西乡“玫瑰大使”:带领村民走上浪漫“花”路

    在西乡县白龙塘镇天域玫瑰园里,村民们人工采摘的玫瑰将被制作成多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李云湉 摄

  每年4月,西乡县白龙塘镇朱家垭村的天域玫瑰园里,560亩玫瑰含苞待放,100多名工人手提花篮在花海中采摘玫瑰,清晨的露珠在花瓣上滚动,花香四溢。这些由当地村民亲手采摘的玫瑰将被制作成花茶、精油、纯露、爽肤水,销往全国各地。
  陕西天域玫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振华,是土生土长的白龙塘镇人。“我从小就有一个志向,在我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是护肤品中的高端原料,提取的玫瑰精油更是精油中的极品,附加值很高,我省渭南市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且供不应求。令他惊喜的是,白龙塘镇正处在和保加利亚同纬度地区。“能不能在家乡种植大马士革玫瑰帮助乡亲们致富?”这个问题日夜萦绕在肖振华心头。于是那些年里,他去法国、保加利亚,也前往山东、甘肃、云南实地考察。通过前期深入的市场调研,他越来越看好在家乡种植玫瑰的前景。于是2014年,陕西天域玫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在白龙塘镇落户。
  该公司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发展,2016年第一批玫瑰花丰收,2017年提炼的精油上市,公司注册“西希家”商标,上市4款护肤产品。如今,公司年产玫瑰纯露120吨、玫瑰精油30公斤,年产值达2000万,解决了当地160余人就业。村民们除了采花、制作干花增加收入外,还有土地流转每亩每年500元的租金收入。部分村民还参与了玫瑰花基地的田间管理,一天工费一百元。据统计,玫瑰种植基地建成后,园区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田间管理等,每年户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肖振华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玫瑰大使”,带领着乡亲们走上了致富增收的浪漫“花”路。

(本报记者 李佩蓉)

记者手记:
  “农业大摸底”,越摸越惊喜。
  一场“农业大摸底”,摸出了各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摸出了网友对家乡炙热的情感,还摸出了“新特产”背后的“新农人”。
  人们常说农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不尽然。我国之所以能在“农业大摸底”中惊喜频出,固然离不开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善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新农人”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引来“源头活水”。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作为高质量增收的活力之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行政审批、服务保障、财政支持、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创业用地、人才引育等方面做好保障,2023年累计培育返乡创业经营主体3088家、带动就业12652人。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农民富。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创业前景的向好发展,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已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选择。在汉中,越来越多的“新农人”以田野为青春的起跑线,从躬身学习到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再到成长为共同致富的“领头人”,他们正在谱写一曲青年职业“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本报记者 李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