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发钱了!返乡能人给66名村民发82万工资

2024年01月30日 要闻 文章字数:894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曹娜 通讯员 杨晓琼

    领到工资的村民喜笑颜开。    万国琴 摄

  “大家按号排好队,一个一个来,念到名字的过来领钱,领了钱好过年!”1月26日,留坝县青桥驿镇的村民们听到发工资的消息,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快速向蔡家坡村村委会的方向涌来。下午1时起,29位村民陆续从回乡能人彭刚的手中,领取了32万元劳务费。
  蔡家坡村脱贫户淡平安,领到了1.6万元;同村村民王春亮成了“领钱冠军”,领到了4万元;社火坪村村民罗晓云也不错,领到了8000元……“去年7、8月雨水太多,没能天天上班,我还以为肯定赚不到多少工资了。但今天领了钱一看,有8000元呢,真是出乎我的预料。”罗晓云充满感激地告诉记者:“家门口务工,既能顾家还能赚钱,啥事都不耽误,这得感谢彭刚,真是人大代表为人民!”
  据了解,连同马道镇37名村民领到的50万元,本次发放的82万元劳务费,是青桥驿镇县人大代表彭刚向村民支付的林下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季节性用工工资。捧着红红的百元大钞,村民们喜笑颜开。留坝县大力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为村里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外出能人与故乡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鼓励能人返乡,是个人发展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双向奔赴”。蔡家坡村村民彭刚是镇上的第一个“荣誉村主任”,也是第一个带着资金返乡建设千亩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项目的企业法人。公司投入资金、种苗、技术并负责日常运营,以“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带领21户农户以户下林地资源入股参与林下经济合作经营,吸纳1000余人次务工,每年以不低于每亩地年销售金额的10%及3%,分别向群众、村集体分红。随着基地的发展,有效带动和促进了周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能人回乡,就是人才回乡,带动富民是根本。在技术上传带,在资金上支持,在市场上引路,为农民传授现代思维,改变当地发展气象,这是能人回乡带来的显著变化。
  无论是回乡参与村庄治理,还是拉动投资兴业,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批批能人积极投入对家乡的全覆盖帮扶,以道德育村、以项目扶村、以文化治村,一方方亟待发展的乡土摇身变为希望的田野,业旺、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天汉大地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