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基层生力军
——西乡县城南街道党工委以“五课”培养年轻干部侧记
2024年02月01日 党建
文章字数:128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刘春生 封浩
刚到西乡县城南街道办参加工作的10名年轻干部,首先接到街道党工委分配的“五课”任务。他们迅速投入角色,在服务群众、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成为群众信得过的年轻人。
去年以来,城南街道党工委针对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干部缺乏服务群众本领的情况,创新推出“五课”(一个师傅、一个项目、一块菜园、一本好书、一个讲堂)套餐,培养年轻干部,引领他们迅速成为服务和发展的行家里手。
言传身教带入门
城南街道老同志多,年轻干部少。如今城南步入快速发展转折期,任务重、矛盾纠纷多,让年轻干部迅速成长,早日担当重任成为现实需求。
党工委瞄准这“一老一小”做足文章。老同志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党工委就挑选10名老同志担任年轻干部的“导师”,结成对子促成长。“老同志受党和人民教育几十年,虽然没有职务,但经验丰富。年轻干部拜老同志为师,就要学习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本领。”在年轻干部“拜师会”上,党工委书记几句话,就让老同志高兴得和年轻干部成为“搭档”。他们不仅要手把手地传授工作经验,还要及时指出年轻人生活、工作中的瑕疵,及时督促改正。
“五课”套餐一经推出,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58岁的王自友善于做群众工作,他与年轻干部齐毅结成师徒关系。过去齐毅不熟悉农村工作,王自友便言传身教,让齐毅得益匪浅。项目建设中,他们俩编入一个专班,齐毅跟着王自友抓智能制造园二期建设。他们一块做群众思想工作,设法解决拆迁矛盾纠纷,保障拆迁顺利进行,为项目后续建设争取了20多天宝贵的时间。
互换角色感民心
城南机关大院北侧有块荒地,党工委组织干部锄去荒草,分成小块菜园,按每人4至10平方米分配给干部耕种。如今,菜园里的蒜苗、白菜长势良好,青葱可爱,还成了锻炼年轻干部的园地。
李若红自小生活、学习在城镇,对农耕生活一窍不通。“师傅”朱海斌带着她一起种菜,从扛起锄头那刻起,她就体会到了农民的不易,也渐渐了解了农民。她为了种好庄稼,还时常到机关周边请教村民,有时还借村民家的锄头使用。如今每到周末,她和“师傅”一道到机关锄草种菜,和村民关系也更加融洽。
学习是成长的头等大事。党工委给大家推荐了一批书目,经常组织年轻干部读书学习,让大家交流读书心得。党工委推荐的《梁家河》《习近平走进百姓家》《美好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乡村善治之路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等书籍,让年轻干部在学习中淬炼了精神境界,提升了文化素养,也增强了工作能力。
互讲互听促成长
1月22日,王自友在“城南讲堂”上发言,他说年轻干部要迅速成长,一要加强学习,二要加强实践。他的发言结束后,齐毅登台亮相,称赞“师傅”善于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说话有水平,有说服力。党工委书记点评时说:“年轻干部要迅速成长,就要多向王自友这样的老同志学习。”
入职5个月的年轻干部杨梦媛,她的“师傅”是53岁的干部刘永琴。她在演讲时说,“师傅”教她,做农村工作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勇于实践,多和群众沟通;年轻干部赵福林“师从”干部丁世华,他说最大的收获是在思想上要扎根基层,把老百姓放在心上,老百姓才能配合你工作。如今城南的年轻干部们直言,“5课”成为他们学本领的捷路,促使他们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