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悠长
2024年02月06日 副刊
文章字数:1256
文章浏览数:

王利群
忙碌着,不知不觉,走近年关,新春在望了。
回家过年唱响了主旋律。繁忙的机场、车站、码头,把归心似箭的人们送往全国各地。似乎什么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过年的执念与热情。在神州广袤的大地上,东西南北的匆匆脚步都指向思念的家乡。熙攘的身影如雁阵返程,鱼群洄游,形成中华民族年末岁初一道独特而壮观的景象。
过年是深植于基因血脉的寻根。不管钱袋鼓与瘪,不论生活酸甜苦辣,撇下一年来的得失恩怨,先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在故土温暖的港湾里适时松绑、休整一下。如此,紧张的身体和漂泊的灵魂就找到了安放之处。
过年得像个样子,打起精神来。扫灰除尘,干干净净迎新年;置办年货,大大方方庆新年;丢掉忧愁、萎靡,振作起来,欢欢喜喜过新年。走过春夏秋冬,迈进新年的门槛,还有什么想不通,放不下呢。
年味是赏心悦目的。乡下,宰鸡杀猪,邻里众人吃刨汤,敲着锣鼓家什赶排喜庆的节目。城里,一个个灯笼挂起来了,一树树彩灯亮起来了。广场、公园及街道摆上了鲜艳美丽的花篮,还有迎禧纳福的吉祥物。穿街走巷,随处可见家家户户的窗栏吊挂着熏腌的鸡鸭鱼肉,灌制的香肠,商城、超市一派红红火火。
年味是多姿多彩的。在温馨的记忆里,小孩子总是期盼过年的。帮大人贴春联,粘年画,不光能得到压岁钱,穿上新衣服,还有可以随便吃的糖果糕点。好玩的莫过于放鞭炮、观灯展、猜灯谜。此外,跟着大人走亲戚、逛庙会、游花市。站在人群密集的街边,瞧那些打扮得花花绿绿的好手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以及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挤到露天舞台前,观看眉横春山、腮沁胭红的表演者唱秦腔、说相声、变魔术、耍杂技。回想起那些情景,至今依然暖意盈怀。
年味演绎着宗教一般的虔诚仪式。腊八喝粥,小年祭灶,到了大年三十这天,许多地方的习俗需要首先缅怀祖先,许愿祈福。然后全家欢聚一堂,喜气洋洋吃丰盛的年夜饭,饺子汤圆外,卤蒸煎炒炖炸的食品纷纷上桌,一般少不了鸡(有计)鱼(年年有余)生菜(生财)腐竹(富足)等寓意吉祥的菜肴。大家高兴地吃着喝着,一边欣赏春晚,一边守岁拉家常。只说吉利话,不做扫兴事,其乐融融,幸福满满。到子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四处响起,烟火绚烂映亮夜空。人们欢欣鼓舞,辞旧迎新达到高潮。从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每天该干嘛,都有与节日对应相关的主题哩。
沉浸在浓浓年味里,也要调整心情,梳理思绪迎新年。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因增长一岁而高兴,成年人为诸事顺遂而筹划,老人因添加寿龄而难免惆怅。春节恰在岁首,万象更新,人们总结过往,及早谋篇布局,都期盼新的一年时来运转,开年大吉,争取有个好兆头。
春节是中国最古老和隆重的节日。返乡、省亲、祭祀、拜年、团聚、庆祝等交织融汇,犹如民族文化之图腾,历久而弥新。经过繁忙的一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人们趁此良机敬天法祖,固本思源,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人们借此佳节走亲访友,嘘寒问暖,渗透着作为礼仪之邦丰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欢度盛大春节之时不忘报本反始,崇尚慎终追远,礼尚往来的遗风,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视亲情伦理的美德和人性光辉,也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汩汩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