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安汉中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我市2023年政法工作综述
2024年02月07日 法治
文章字数:1781
文章浏览数:

2023年,全市政法系统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在“讲政治、强法治、护稳定、固根基、优环境、带队伍、作表率”上持续用力,确保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平安汉中、法治汉中建设迈向更高水平。2023年,我市平安建设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值1.16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2位,社会治安满意率、平安建设知晓率等9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平安建设。以加强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为抓手,建设“四讲五型”模范机关,锻造对党忠诚、维护稳定、服务大局、务实为民“四个排头兵”。坚持党建引领平安建设、引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护航发展、平安同行党建品牌,让党建成为引领更高水平平安汉中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红色引擎”。
开展保安全攻坚月活动。聚焦“六个坚决防止、六个零发生”目标,建立双调度、日报告零报告、责任清单和问题清单即交即办、领导包抓和层层下沉、驻点巡点和暗访督导等闭环机制,部署开展保安全攻坚月活动,紧盯人、事、物、地、网,圆满完成重大活动期间安保维稳任务。
开展平安建设工作考评。市政法委创新出台《汉中市平安建设重点工作“红旗奖”“蜗牛奖”考评办法(试行)》,将刑案命案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纳入日常监测,每月记分通报、每季度评定命名,做法得到中省政法委肯定,省委平安办全文印发推广。我市已评定授予4个县红旗奖。
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市委政法委出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为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提供基本遵循。2023年8月,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现场会上,南郑区圣水镇庄房村作了交流发言。我市4篇经验做法入选全省经验材料汇编。
加强普法教育深化平安宣传。市法学会选出25名业务强、专业精、讲得好的法学会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先后深入镇(街道)、村(社区),以疑问现场答、方法现场教、心结现场解的互动模式,为基层干部群众送学上门、送法到家。2023年,市法学会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基层干部群众17万人次。
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我市新建的见义勇为文化广场,设置宣传展板27块,举办见义勇为主题书画展。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制作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宣传片,在各媒体进行推送,累计点击量突破1200万人次。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组织召开3次表彰大会,表彰见义勇为先进人员23名。
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全市政法系统县级干部包抓重点企业103家、联系重点建设项目120个,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300余场次,排查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700余件。政法机关建成覆盖市县两级的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完善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依法平等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益。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出台《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实施硬件完善、实战运行、科技赋能、队伍建设、机制健全5大提升行动。11县区综治中心均按照四室一厅一中心完善功能布局,各镇(街道)综治中心按照一室多用提升改造,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全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水平显著提升。2023年6月,上线试运行全市社会治理一格通信息平台及汉治通小程序,配置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统计考核、横向整合、分析研判、基层治理、政法信息、数据融合8大功能模块,已录入综治基础数据593.3万余条,上报网格事件27.5万余件,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信息化、数字化支持。
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以向人民汇报、请人民测评、让人民满意为主题,创新开展全市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采用传统+特色、线上+线下、政法+行业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市开展平安建设六类宣传和“十个一”活动,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做实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印发网格化服务管理有关文件,建立健全二级网格、风险台账、群众动员三个机制,在村(社区)以下设置一级网格17640个、二级网格94740个,进一步延伸治理触角,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精细化、实战化。我市出台《关于加强“镇”守平安工作的十条措施》,探索健全网格员聘用考核、业务培训、薪酬待遇等制度,激发网格员队伍活力,筑牢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