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关爱困境儿童 让爱不缺席

2024年02月08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645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崔慧芬 通讯员 罗皓轩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中心工作人员,谢谢你们对孩子的悉心照顾。”近日,小宁(化名)的父亲将一面写着“民政爱民 民政为民”八个大字的锦旗送到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感谢他们在自己入狱期间对儿子的抚养和照顾。
  两年前,小宁的父亲触犯法律入监服刑改造,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小宁面临无人监护的困境。中心获知情况后决定对小宁进行替代性抚养,优先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中心除了为小宁提供食宿、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基本生活保障外,还组织夏令营、超市购物、外出观影等社会融入活动,让小宁快速适应新生活。
  小宁父亲在狱中最大的牵挂就是儿子,小宁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阶段,也需要有亲情关爱。为了缓解父子之间的思念之情,中心的社工们带领小宁走进监狱,通过“零距离”会见,让双方相互鼓励,彼此获得情感支持。
  “当时我对中心不了解,很担心儿子的生活和学习,经常乱发脾气,不服管教,自从他们组织的亲情‘零距离’活动,让我见到了日夜挂念的儿子,得知他上学、生活等问题都被政府妥善安排,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在里面安心改造,也获得了减刑机会,如今我们父子团聚,由衷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中心的工作人员。”小宁父亲告诉记者。
  “小宁被照顾得很好,非常懂事有礼貌,学习成绩也很好,以后我一定做一个好父亲,将他抚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小宁父亲哽咽着说。
  一面锦旗,不仅是一份荣誉、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中心将继续发挥兜底保障职能作用,织密织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中心主任李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