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坚持“选育管用”加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

2024年02月08日 党建 文章字数:118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张恤民 刘李荷 刘亚)洋县聚焦“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该县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内挖掘、对外回引,双向发力,严格选拔标准和程序,采取“一荐三推一评一定”的方式,以村为单位,采取张贴公告、发送短信、邮寄信件等形式,动员引导党员群众自荐,村“两委”成员、普通党员、村民代表推荐,召开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测评,镇(街道)进行实地考察,切实把农村产业大户、致富能手、技术人才、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动员起来,把外出优秀务工经商人员招引回来。
  在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其他村干部时,分别按照1:2和1:1的比例进行配备,女性比例不少于20%,确保人选的广泛性、代表性。目前,全县共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714名,其中致富能手465名,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217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317名,退役军人222名。
  该县组织部门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纳入镇村党员干部培训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级后备力量落实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的集中培训,提升后备力量政治理论水平和致富带富能力。近两年来,分层分类开展后备力量培训53期2350人次。同时建立“1+3”结对联帮带制度和培养纪实制度,充分发挥镇村干部、老干部、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对每名村级后备力量确定镇(街道)、村干部及老党员进行帮带联系,每季度与村级后备力量进行1次谈心谈话,对村级后备力量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全程纪实,帮助提高能力素质,全县1714名后备力量结对帮带全覆盖。建立后备力量列席村“两委”会议制度,引导后备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集体经济发展、综治维稳、抗灾救灾等重点难点工作,结合村级后备干部特长特点,为326名后备力量安排助理性工作岗位,让后备干部在村级事务和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建立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和“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的总体布局,建立统一了县、镇、村同步更新的村级后备力量档案信息库。每年定期对后备力量现实表现情况进行一次考察和民主评议,对表现优秀的优先推荐参加学历提升培训,优先安排工作岗位,推荐到镇(街)机关锻炼。每年在村“两委”会议集体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对村级后备力量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对表现优秀的加强培养,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进行清理清退。坚持选育并重、备用结合,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村干部设岗定责、任职负面清单和民情日记等制度,全面规范村干部培养、选拔、教育、管理、监督和考核工作。在村“两委”班子届中调整中,优先从村级后备力量中选拔村干部。2021年换届以来,共有49名后备力量被选拔到村干部岗位,其中村党支部书记18人,如龙亭镇柳山村、磨子桥镇周铺村等原党支部书记离任后,镇(街道)大胆起用后备人选,均被党员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实现了村级班子平稳过渡、有序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