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践初心 倾心竭力促振兴
——记城固县五堵镇元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岩
2024年02月08日 党建
文章字数:1568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向少红 代强
隆冬时节,漫步城固县五堵镇元山村,只见一座座气派的楼房点缀在山间田边,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村道通向农家小院,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提起这些变化,村民们纷纷夸赞驻村第一书记李岩功不可没。今年45岁的李岩是中国平安财险汉中中心支公司的一名女干部,有着17年党龄的她,2021年被组织选派来到元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此,她便与元山村干部群众结下不解之缘。
兴水改厕办实事
李岩到任第二天,就和村干部一道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情。在走访过程中,她了解到村里有两个水库,分别位于村东和村西,2019年8月遭遇特大洪灾时,水库堤坝受损,每遇汛期下大雨,水库水位猛涨,溢洪冲向农田,浸泡庄稼,造成减产。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她和村“两委”积极奔走报项目、筹资金。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春项目终于落地,她又与村“两委”、项目建设方现场办公,定出时间表,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目前,村东的关口梁水库加固维修工程已顺利完工,村西的郑家坝水库加固维修工程也已实施过半。
该村有460多户村民,2023年被上级列为农村户厕改造示范村。可是村上召开改厕动员会后,几乎没有人响应,甚至还有个别难缠户阻挠施工。一时间,农村户厕改造像个“烫手山芋”,让村“两委”犯了难。这时,李岩毫不犹豫地将这个“烫手山芋”抓在自己手里,她带上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掏心窝子地谈心,拉家常。同时,组织召开院坝会,与村民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她的一片诚心感动了村民,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改厕的热潮中。目前,全村已有184户村民完成了农村户厕改造任务。
发展经济助民富
元山村是个山区农业大村。近年来,由于村里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抛荒弃耕现象日趋严重。李岩和村“两委”一班人共同商量对策,组织人员挨家挨户、逐沟逐块到田间地头摸底调查撂荒地,发现一块、建档一块、治理一块、种植一块。如今,全村30多亩撂荒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大豆、元胡、乌药等农作物和中药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元山村自然条件差,村民们一直靠土地谋生,在致富的路上走得很慢。种什么?卖什么?李岩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她和村“两委”班子苦苦思索,多方调查,提出了“稳定粮油种植,发展药、菌、牧新型特色产业”的新思路,在全村实施户均一亩元胡、一亩乌药、10只土鸡的扩产扩量增收计划。她与村干部为村民做好服务,邀请县里的农技专家到村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传经送宝。辛勤的汗水浇开了喜悦的丰收之果,2023年全村种植元胡420亩、乌药430亩、羊肚菌120亩、茯苓2300窝、天麻2100窝,饲养土鸡5000只、生猪2280头、牛310头,村民纯收入达到1.5万元。
扶危济困献真情
李岩走遍了元山村的沟沟坎坎,始终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间,把一颗爱心献给这片土地和乡亲。2023年4月下旬的一天,李岩和村干部入户走访来到村民杨有发家时,发现老杨躺卧在地上,脸色蜡黄,浑身发抖,李岩急忙上前叫了几声,也不见老杨应声。李岩立即用电话与当地医院联系,将老杨送到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幸好因送医及时,老杨终于被抢救了回来。病愈出院时,老杨紧紧拉着李岩的手,热泪如注:“没有你,我早死了,我这条老命是你帮我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哩!”
56岁的村民黄世坤,2023年在外县打零工时,不幸发生车祸,造成头颈、胸背、腰等多部位严重受伤,抢救治疗两个多月后才保住了性命,但却落下了高位截瘫的终身残疾,还背上了数万元的债务。本来就是脱贫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十分艰难。李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迅速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单位领导,得到领导支持后,及时在单位和元山村发出爱心捐赠活动倡议,筹集善款7000多元,亲自送到黄世坤手中,帮其解决燃眉之急。同时,又协助老黄一家申请办理了农村低保,将老黄的妻子安排到村环卫队当保洁员。老黄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制作一面锦旗送给李岩,以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