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丈量初心 杆秤称出信任

——记汉中市诚实守信类最美系列人物罗尚云

2024年02月09日 家庭 文章字数:1321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崔慧芬


  今年61岁的罗尚云是城固县上元观镇王家堡村村民,他在家务农的同时在村边开办了烟酒副食日用品商店和大米加工厂。在经营商店和加工厂几十年来,他严把商品质量关,从不售卖假冒伪劣或过期商品,诚信经营,从不坑蒙、欺骗顾客,受到村民们的高度信赖和赞扬。在汉中市2023年第四季度“最美系列人物”发布仪式上,罗尚云被评为诚实守信类“最美系列人物”。
  

诚信经营赢得村民信赖


  每天清晨一起床,罗尚云就早早地将开在村边的商店门打开,把店里的物品摆放整齐、卫生打扫干净,再去把门口的公路清扫一遍。收拾完卫生,他又回到店里挨个查看货物的日期,将临期商品挑出来放在专门的塑料筐里,以便退货。
  “各种货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检查过才放心。”从1996年开店以来,罗尚云始终坚持诚信,保证所售货品安全可靠、货真价实。凭着过硬的商品质量和周到的服务,他很快获得村民信任。
  同村近80岁的马文娥是他家的老顾客。虽然现在年纪大了,还是时常慢悠悠走到他的小店买东西,顺便找他闲聊一会儿。“他家的日用品质量好,价格公道,从来不糊弄我这个识字不多的老太婆,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他有空还会开车把我送到家门口。”马文娥说。
  二十几年来,罗尚云始终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商品坚决按照顾客的要求更换,决不让消费者受损失。因为他管理到位、经营有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周围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愿意来他的商店买东西,生意也几十年如一日地红火。
  

回收米糠解决村民难题


  除了经营商店,罗尚云还经营着一个大米加工厂。为了赶农活,村民们经常凌晨5点就来敲门,或者晚上八九点了才来打米。只要村民有需求,他总是二话不说,配合大家的时间起早贪黑地忙活着。“加工一尼龙口袋(约70多斤)稻谷收4元,加工100斤稻谷收6元,忙半天收几块钱是常事。”他笑着说。
  “老罗这个人很实诚,他给我们的承诺是:米打好了随便用秤称,看看有没有缺斤少两;机器随便检查,看看里面有没有存米。我们都非常信任他,不管打米还是买东西,都认准了他家。”村民王文海说。
  以前村里大米加工后的米糠没有人收,村民只能将米糠拿到街上去卖,年轻人嫌卖的钱少又嫌耽误时间,老年人出行不便也懒得去卖,很多米糠就这样浪费掉了。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罗尚云主动提出以每斤一元的价格回收米糠,村民加工大米的米糠可以抵加工费。他将米糠积少成多后,再卖给附近的养殖户,既方便了村民又方便了养殖户,可谓一举两得。
  

门前宣讲营造和谐氛围


  罗尚云不仅是一名诚实守信的经营者,还是一位热心肠的大叔。在搞好商店经营的情况下,他经常利用闲余时间帮村民将收割的粮食从田间地头运回家,哪家需要卖粮了,他也会开车上门收购。“我的电话24小时为村民畅通,家里需要卖粮食或买什么东西,随时给我打电话都行。”他说。
  由于他性子热情随和,大家慢慢地把他的商店当作了聚集地,他的店门前经常聚着一群人说说笑笑。他利用大伙聚在一起的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党的各项政策和惠民政策,给大家讲解假冒伪劣商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宣扬诚信经营的好处,营造了“人人讲诚信,人人享诚信”的良好氛围。
  罗尚云一路走来,用诚信面对每位顾客、每件事情,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迹中却透着点点感动,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