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永存
——《我与地坛》读后感
2024年02月09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089
文章浏览数:
汉中市第八中学九(11)班 陈慧子 指导教师 蒋娟
你听到了吗?我说,我的灵魂永存。
——题记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一共有七个小节,每一节我都反复阅读,试图能够有更多的感悟。史铁生先生执着地爱着这个世界。他在《我与地坛》中谈论生死,谈论四季,谈论母亲,谈论呼啸而过的风,谈论素不相识的人……这些东西从他的笔下跃入我的脑海,然后是心尖,最后是我笨拙的嘴巴,不能说出更多赞美的文字。我明白文字的力量,此刻更是深深地懂得,文字可以救赎灵魂,救赎人们的麻木和无知。可是麻木和无知也并不可耻,先生在轮椅上,平视世界上的每一种人,他的笔下有妇女穿过园子去上班和生活,有苍老的灵魂,有稚嫩的孩童在树下捡拾“小灯笼”,有不公,有不忿,唯独没有偏见。我也许没有机会去感受地坛的魅力,但是在字里行间中,我可以在园子里落满树叶的石凳上,明目张胆地去思索,我这同样索然无味的人生,试图找到一个好的答案。
先生说,太阳既是旭日又是夕阳,他面对着一堵墙,关心着墙外的事,灵魂的伟大早就融进那生生不息的晨光里。
苦难欲制于前,我无能为力,没有一种伤痛比发自内心的绝望更痛苦。史铁生的字里行间,他的青年时代,不是身体上的残缺,而是对未来的无望,所有形形色色激励他的人,他感激,却也更加深刻地明白,只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的人,才能说出这些温暖的话语。他是在为生命的不公抱怨?并不,真正发自内心的苦难,不是抱怨可以解决的。他向往一片更高的天,他悲悯,那些所谓的追忆,只是为了鼓励自己放下曾经,他希望所有人好好活着,他笔下的春夏秋冬,人间百态,是真正深沉的爱,是可遇不可求的人生真谛。那些所谓暂时的,尚可在心中长久。“困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悬崖的边缘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结尾是什么?”
“等待。”
“之后呢?”
“没有之后。”
“或者说,等待的结果呢?”
“等待就是结果。”
“那不是悲剧吗?”
“不,是秋天。”
我们高唱自由与生命,可有些人注定便对此无望,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先生说他也必将从山上下去,也必将有一个孩子抱着玩具跑上山坡,是啊,生命交替又相似,就像旭日也是夕阳一样,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我亦在人间起舞,也许跌跌撞撞跑上山坡,又或许颤颤巍巍离开山坡,一个人间的姓名,可以忽略不计。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最初的风带着回忆而至,他的灵魂永存……
教师点评:这篇读后感开篇就交代了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悟,抓住了书中核心内容介绍,重点描述了对自己触动最深的地方,感悟较为深刻,有着与书中类似的朦胧而震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