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乘势而飞
——洋县八里关村党支部书记王鹏带领群众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侧记
2024年02月19日 要闻
文章字数:109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李佩蓉
春节假期,不少游客选择走进山川田野,体验地方文化,品味地道美食,探索藏在年味里的美好时光。洋县八里关镇八里关村春节期间迎来了不少游客。“这里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越,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啼叫声萦绕在耳边,农家乐的美食地方特色浓郁,而且绿色有机,让我们感受到了原生态的美。”来自西安的游客赵先生说。
该村地处秦岭南坡,距县城25公里,森林覆盖率96%,鸟类资源丰富,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朱鹮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但过去村上交通条件差、产业单一、发展相对落后。
2021年4月,从部队复员回乡的王鹏被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的发展困境,他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村民相信我,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王鹏从最基础的做起,白天走访群众,充分了解村情村貌,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得满满当当;晚上研究政策知识,查阅资料,学习各地示范乡村发展的方法、经验。
治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的提升方案在王鹏和村两委的规划与努力下“摆上了台面”。
“我们村有三大优势,一是村大、人少、闲置资源多;二是位于洋华旅游专线中段,区位优势明显,能够享受华阳景区和旅游业带来的发展红利;三是在鸟类保护和有机产业发展方面条件优越。”王鹏告诉记者,他瞄准了八里关村的环境和地理优势,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提速器”。
立足这些优势,王鹏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外出学习,反复讨论,确定了以民宿为龙头、以观鸟和有机农业为“两翼”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子。
以发展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他带领村民建设有机产业种植园区,培育发展有机水稻、有机中药材等490亩。同时,借助全市首家以朱鹮为主题的“不舍·朱鹮溪谷”特色民宿在该村落地的契机,打造3条精品观鸟线路,将县城至华阳各旅游文化资源串点成链,形成了“游朱鹮梨园、观秦岭四宝、逛华阳古镇、品有机美食、住溪谷民宿”的特色农文旅融合产业带。
“这几年,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也经历过无数个夜不能寐,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村集体经济现在每年达50万元以上,社员人均年增收6000元。村里有了钱,还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看着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心里真的很高兴。”王鹏微笑着说。
新的一年,王鹏计划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钱来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以“小补助”等方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典型模范,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促进乡风文明……
“作为新时代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的一名‘新兵’,我将带领村民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上坚定地走下去,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鹏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