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桌宴团年饭 庭院村晚 篝火晚会

退役老兵带村里老少玩转春节

2024年02月20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85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魏丹 文/图

  村里近200名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过年,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2月9日,年三十这天,汉台区七里街道办事处染房营村三组的全体村民,首次以乡村艺术节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几天时间里,村民们同吃团圆饭、共迎喜庆年。长桌宴团年饭、庭院村晚、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纷呈。不少村民表示,这是他们过得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长桌宴间隙,村里的娃娃们围在一起敲锣打鼓,十分热闹。

  

节目精彩,让人羡慕的“回村过年”


  该艺术节由该村组的退役军人李全安带领返乡大学生、乡贤能人筹备策划。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没有请外援,村民们既是策划者、也是执行者、更是参与者,大家都是自发加入。“小家”变“大家”,年味儿更足了。
  系列活动包括长桌宴团年饭、庭院村晚、篝火晚会以及拔河、滚铁环、斗鸡趣味比赛等。
  你提几只鸡、我拔一筐萝卜、他带上自家酿的苞谷酒、再从村里的鱼塘打捞些鲈鱼……年三十长桌宴团年饭需要的菜品就七七八八了,大厨则由村民评选的掌厨能手张桂荣、张远金担任,餐具桌椅由村民李强赞助。音响、锣鼓是村民家里的,拔河比赛的绳子是从学校借的……节会所需的物品能用的用、能借的借,再购买一点就够了,排练和表演节目的也都是乡亲们。参与安全保障、场地布置、医疗救护等工作的,有老师、导游、医生……除了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
  该艺术节内容丰富、参与度高、沉浸感强,将消防安全、红色教育等穿插其中,娱乐的同时不失教育意义。记者在现场看到,全村老小都沉浸其中,脸上洋溢着欢乐自信的笑容,提起办的这个活动就赞不绝口。
  

一呼百应,老兵情系家乡退役不褪色


  从军23年的李全安,于2013年转业至省水利厅工作,每年春节,他都会回到家乡过年。在外工作的他,内心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这次乡村艺术节,他三个月前就开始谋划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仅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还明确要坚持农民唱主角,我就一直在琢磨咱们怎么唱好这个主角。”李全安说,过年是全村人最齐的时候,他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营造春节氛围,也是为了通过活动凝聚力量、鼓舞士气,增强乡亲们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在征集活动的过程中,李全安发现村里许多中老年人会唱花鼓戏、会舞采莲船,还挖掘到了辛亥革命运动中的染房营村人张肇基的故事。“这些家乡的文化,村里的年轻一辈几乎不知道。我们将其编排进‘村晚’,让村里的年轻人看到、感受到,这就是一种对家乡文化的传承。后面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村里的染房文化、渔文化。”
  作为总策划者,李全安近期每周末都要从西安乘坐高铁回汉中。“李叔是个热心肠,他刚开始提议在村里办活动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呼百应。”村民刘芳是一名导游,她告诉记者,大家对于这样的活动还是很期待的,缺的就是像李全安这样的带头人。
  

社会活动,助力村里下一代成长


  “很多人都问我图个啥?我说为了村里下一代的成长。”对于李全安的劳心劳力,甚至自己出资一万元左右购买活动所缺的物料,有人不解。李全安说,往年村里的学生们放寒假了,大多都是在家里玩手机,缺乏社会活动,对视力也不好,他想对此做点什么。
  “当我们把村里小朋友的美术作品收集起来布展时,还真像那么回事,优秀作品真不少,艺术节的举办给了孩子们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村幼儿园老师刘敏身兼艺术节的舞台指导,她说,孩子们拉着父母欣赏自己的展出作品,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自豪,在舞台上表演节目时,也都非常自信大方。
  这次,返乡大学生们也不是“被迫营业”,他们刚得知这个消息时就非常兴奋、跃跃欲试,为活动策划出了不少力,小品《参军》就是他们全体参演的一个节目。今年大三的张建明主要负责音乐控制和部分舞台搭建,他说:“今年过年,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这个寒假让我感觉很开心、充实,学到了组织百人以上活动的经验,锻炼了综合协调的能力。”
  “组委会”还为艺术节上表现优秀的小朋友颁发了奖状。“很多爷爷奶奶跟我说,小孩子们领到奖很开心,睡觉都舍不得放下奖状。”李全安说,能够鼓励孩子们就是他最大的收获,明年过年他还要组织活动。

  记者手记:近年来,遍地开花的“村晚”火热出圈,和传统的晚会相比,“村晚”不仅是把舞台搭在村口,更重要的是,村民成为了演出主角,更能激发村民们的热情。在染房营村乡村艺术节中,“村晚”更是重头戏,因为是以村组为单位组织,规模相对较小,李全安将其称作“庭院村晚”,并在此基础上扩展成了一个让全村老少都赞不绝口的系列活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正当时,这样的活动能让村民感受到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对于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更强,建设家乡的干劲更足,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