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植桑树700亩,探索蚕桑全产业链发展,建成集养殖、旅游、研学为一体的蚕桑产业示范基地——

大黄院村的致富新“丝”路

2024年02月23日 要闻 文章字数:71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罗佩

  日前,记者走进略阳县黑河镇大黄院村蚕桑产业园,只见工人正在车间忙碌——装砂、称重、缝制、包装……一个蚕砂枕头很快制作完成。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我们村在发展乌鸡、天麻、蚕桑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探索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已建成集养殖、旅游、研学为一体的蚕桑产业示范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习刚说。
  “蚕砂具有安神降压的功效,对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等多种症状都有良好疗效。”谈到最初制作蚕砂枕头的想法,李习刚说,“多年来养蚕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以前看着大量的蚕砂被倒掉,觉得很可惜,通过学习了解蚕砂的价值和功效,我们有了做保健枕头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在资金和人才紧缺的情况下,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由县医保局干部同时也是一名中医的村第一书记王国敏牵头当技术指导,其余加工、推广等由村两委及工作队完成。王国敏利用多年所学,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配制出专门针对失眠、高血压、颈椎病的中药包,将药包放在枕芯中,进一步提高了蚕砂枕的保健功能。
  除了蚕砂枕,记者在产业园还看到手工刺绣的蚕丝团扇、蚕丝制作的精美摆件等文创产品。李习刚说:“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不断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后续将开发桑叶茶、蚕丝被等产品,争取把企业做大做强,让老百姓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据了解,该村目前已建成养蚕工厂及附属设施2050平方米,栽植桑树700亩,年养蚕140张,年产蚕茧5000公斤以上、产值超20万元;建成蚕茧烘干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可烘干蚕茧20吨;建设气调库一座,对桑叶进行保鲜,解决了下雨天采摘桑叶困难的问题;建设了蚕文化展厅、养蚕体验室、仿古抽丝体验室、多媒体教室,形成了大黄院蚕桑研学基地,一次可接待学生5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