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碗,让生活蒸蒸日上

2024年02月23日 要闻 文章字数:72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朱媛媛 见习记者 高思懿

  热腾腾、香喷喷的蒸碗,是汉中人脑海的传统风味,能唤起人们对童年、老家、坐席和过年的美好记忆,预示着大家的生活和事业“蒸蒸日上、碗(万)事如意”。洋县陈家“土席”经创新、发展,让传统蒸碗走上了新赛道。
  “黑米八宝饭、粉蒸肉各2份;杂烩丸子、五仁夹沙肉、粉蒸排骨、豇豆酥肉各3份……”日前,记者走进洋县华府家宴酒店,眼前是一派繁忙景象。
  老板陈栋梁一边督促服务员加紧打包,一边拿着手机核对线上订单。“这位名叫庞文菊的客人,已经是第三年在我这下订单了。”陈栋梁告诉记者,每到过年,酒店的蒸碗订单数量都会成倍增长,远在他乡的汉中人想吃到地道的蒸碗,许多人都会联系他线上购买。
  “前些年我在西安一家五星级饭店工作,身为一名国家特一级厨师,我有着不错的待遇。在一次春节走亲访友时,我发现家乡的‘土席’多由外县人承办,想到我出生在‘土席世家’,爷爷和爸爸都是制作‘土席’的厨师,当下便下定决心要回到家乡振兴传统的特色美食,将洋县‘土席’上的特色蒸碗发扬光大。”陈栋梁说。
  2019年,陈栋梁辞掉西安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土席”加工坊,还购买了一辆餐车助力流动销售。在此期间,他不断创新菜品,针对不同季节设计四季菜单,并多次更换厨具和餐具,不断提高“土席”特别是蒸碗的质量和标准。
  “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整条关于宴席的产业链,包含菜品、主持、礼服、现场布置等。现在我们每年都会派主持人外出学习,还会在浙江、杭州寻找新式缎面制做礼服。在菜品制作上,我们保留了传统蒸碗纯手工制作的风格,希望老味道一直留在大家唇齿间。”陈栋梁说,正是在不断创新中坚持传统蒸碗的手工制作流程,陈家“土席”才从一辆小小的餐车,发展为2个总占地2800多平方米的家宴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