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卷书,共候月朗春喧

2024年02月23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181 文章浏览数:

汉台中学高二(24)班 徐静怡 指导教师 武昕

  沐一身月,携一卷书,寻一方天地容我,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之一瞬。
  沏一杯清茶,枕上诗书,闭目皆是万千浮沉,那是灯火通明的汴京城,是寒冷却拥有绚烂极光的两极,是卢梭独守的瓦尔登湖,是余光中流年的月色初霁,是《东京梦华录》的繁华街市喧嚣人间。
  携一卷书,踏上旅途。向阳而行,免不遭风雨,也便觉有恣意的浪漫。我想去那拥有44次伟大日落的b612号小行星,遇见小王子独一无二的玫瑰和他的小绵羊;我想去维多利亚时期的大英帝国,寻找贝克街的踪迹;我想去穿过县界的雪国,邂逅凌晨三点钟未眠之海棠。
  哪怕隙中窥月,便也能在字里行间窥见几分真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通过这一卷红楼,我窥见宁荣家族的兴衰,也了解那穿插其间的警语几分深浅的意蕴。当我览尽全书,知其全貌,也会像张爱玲一般抚掌叹惋“恨红楼梦未完”;“最明亮时总是最迷茫,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林语堂在他的《京华烟云》里如此写道。这句本该深邃难懂,却莫名与月下独酌的我产生共鸣,细细品咂这句话,文字掷地有声,论其深浅,也只是窥其几分。然而,书中另一句话又引起我的思考。“人约黄昏,偏偏不再少年路”。这句仿佛是懂的,大抵是寓意惜时之类的劝诫或是感慨,我懂得却不施行,事实上便应了张朝的那句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我独独沐了一身月光,却对月下独酌的句子一知半解,但我仍愿枕书而眠,畅游在那书海之中,领悟那些句子里更深刻的意蕴。
  扑进书本里,细嗅那墨香,指尖摩挲,听到书页翻动簌簌有声,煮一壶茶,氤氲清香袅袅。翻开《中国古代诗歌全集》,那一篇篇诗词化为帧帧画面,映在我的眼前。于是我看见,牧童短笛,苍苍蒹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诗经》;我看见他在汩罗江边,踽踽徘徊,吟唱兰芷九歌“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大夫;我看见浮云落日下,他坦荡告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这是李太白;我看见他露宿野外,心系百姓“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杜拾遗;我看见他鬓角微霜,乘船观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东坡;我看见他拒不降元,抗战到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我看见……于是我认识到他们笔下的志向,于是我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它能使我写下珠玉般光泽的文字。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看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青草绵绵处寻梦去”,蓝天青草,这是徐志摩读书的浪漫;普鲁斯特在他的《追忆似水华年》讲他读书的状态“就跟睡得很实一样,具有魔力”。读书就像浅宕微风拂过寂夜海面,掀起细小波澜,也带给我们深层的安宁和慰藉。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所以你愿意携一卷书,与我共候,这万千浮华,月朗春喧?

  教师点评:诗意的语言,诗意的画面,如一泓清泉,浸润人心,让人在墨卷书香中隽永回味,久久不愿醒来,这是作品的魔力,也是小作者独有的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