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

2024年02月27日 副刊 文章字数:1860 文章浏览数:

王丽红

  

  吃完晚饭突然发现车钥匙不见了,餐厅、客厅、玄关到处找,衣服口袋翻遍,一无所获,要知道那上面还挂着办公室钥匙,我不由得焦躁起来。家里3岁多的小朋友没有眼力见儿,对我的情绪毫无感知,跟前跟后哼哼唧唧,只管要冰糖桔子吃。我不耐烦地说,你要是帮妈妈找到车钥匙就给你吃。没想到这家伙马上堆起一脸笑转身就跑,我赶紧跟上去。果然,顺着他跑的方向,我看见那把办公室钥匙悬在书桌抽屉的钥匙孔里,孔小钥匙大,大半截还露在外面,汽车遥控器就那么命悬一线地吊在那里,尴尬又委屈。我一把扯下钥匙,气得想揍他。
  看看时间我前后已经找了快一个小时,晕头转向,这一个小时的大好时光我干点啥不好啊?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浪费了。我剥好桔子丢在他碗里,看他得意地抓起来往嘴里塞,吃相极其难看,心说我是欠你的吧?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小人儿,你的一生又要花多少时间精力给他,这一个小时又算得了什么?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难估算,因为这种成本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时间和精神上的。年轻时听人给闺蜜介绍对象,说你看人家爸妈多年轻,以后好帮你们带孩子。我们嘴上不说,心中却满是不屑,俗气!是找对象还是找婆婆妈呀?到了一定岁数以后,才发现那是过来人说的真理,年轻不懂事的那股傲气终要被现实啪啪打脸。
  老大上幼儿园时,我们出差频繁,老人身体欠佳,家里人手奇缺,为了接孩子我们绞尽脑汁统筹力量逐日排班。当然我也曾在幼儿园门口看到过人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大人接一个孩子的壮观场景,不由感叹这世界真是不公平,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接孩子的队伍里,曾有一个年长我十岁的大姐跟我吐槽,本来两口子说好要“丁克”,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是岁月流年,丁着丁着,终抵不住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压力,还是要了孩子。这个迟来的小姑娘人美嘴甜,每次放学叽叽喳喳围着妈妈有说不完的话,每每这时我真想问她,这个孩子的到来到底是欢乐多还是烦恼多。
  怎么说呢,从一个孩子降生的那天起,温饱冷暖,学习成绩,性格养成,求职就业,婚恋嫁娶,一路走来,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问题,你永远有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
  

  只要我在家,3岁多的老二几乎跟我寸步不离,陪他看书、陪他玩玩具、陪他各种闹腾,每天早上只要发现妈妈起床了就跟装了雷达一样立刻翻身醒来,叽叽歪歪,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强忍着瞌睡,龇牙咧嘴、摇摇晃晃地跑出卧室找妈妈。相对于黏糊的老二,高出我半个头的老大未脱稚气却已有主见,交流对话还得看他的眼色。学期末,学校连假期具体时间都没通知,他就决定大年初五即要离家到外地参加一个集训。朋友说你可真舍得,可这完全不是我舍不舍得的问题,这个一米八几的小伙子站在我的面前说这件事时,更像是通知而不是商量探讨,他早已不是那个对我言听计从的小男孩,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认知,有自己作决定的果断,我仰视他的脸,听完他的陈述,除了表示同意还能说让他留下来陪我好好过个年?
  

  儒家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恩德,是要知道报恩的。因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孝道自古被称颂,可是物极必反。汉代的举孝廉,初衷是好的,发展到后来却已经变质,有人为了凸显自己的孝道,打破服丧三年的传统,服丧六年甚至二十几年,只为获得名声,从而入仕做官,孝道成了工具。万历年间的进士徐光启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结果他的父亲突然逝世,他必须回家守丧三年,三年后,徐光启返回,利玛窦却已经去世,结果直到200多年后,《几何原本》才在清朝中期翻译完成,孝道成了羁绊。
  而关于报恩,另一种声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未经许可被父母擅自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孩子从没有求过父母生下自己,同时抚养孩子是父母法定义务,根本不存在报恩的问题。在这两种观点面前,我更同意折中的观点。养育孩子这件事,养是法律要求的底线行为。而除了“养”以外,“育”才是这个概念里重要的一环。而讲“恩”应该是从自己出发,不是要求别人。就像我帮助你,目的不是为了让你还情给我一样,对孩子来说,他认可自己的家庭,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拥有更宽广的人生,自然可以认为父母有恩于他;反之亦然,父母对孩子不好,或者仅仅保障了法律限度内的基本生存,孩子当然可以不认为父母有恩于他。
  家里的小朋友此时吃完了冰糖桔子,心满意足地仰脸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我问他,等我老了你还爱我吗?他说我永远爱你,眉眼间满是笑意,我又问永远有多远?他只是傻笑答不出来。我也笑了,永远有多远?守住当下即是永远。当他需要时给予他我所能够的帮助,当他想展翅高飞时不成为他的羁绊,爱他但也不以他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双向奔赴、彼此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