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访谈录

2024年02月28日 两会聚焦 文章字数:2461 文章浏览数:

市人大代表李春芳:
加强镇巴民歌传承创新


  “镇巴民歌是见证镇巴历史文化的鲜活载体,是陕南民歌文化的代表,更是彰显汉中文化自信的有力佐证。”市人大代表李春芳说。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15年的文艺工作者,在工作中李春芳发现,近年来,尽管我市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对镇巴民歌进行了富有成效地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镇巴民歌依然面临着传唱度低、缺乏受众、创作创新人才短缺等困境。在今年的全市两会上,她提出建议:要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服务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镇巴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李春芳说:“首先在政策上,希望把镇巴民歌传承保护写入汉中高质量文化发展总体规划;其次加大财政投入,设立镇巴民歌工程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镇巴民歌项目,培育打造精品民歌剧目;最后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有一支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保护队伍,又要不断培养和壮大传承人队伍,才能为镇巴民歌注入新的持久的动力。”

(本报记者 何淼)

市人大代表刘瑶:
严格管理老年代步车


  “实地走访发现,许多人认为上牌、持证驾驶等规定对年龄较大的人来说,除了增加了过多的成本,去考试还不容易通过,所以就有一部分人会愿意冒险驾驶无证无牌的‘老头乐’。此外,不少驾驶‘老头乐’的老年人不懂甚至无视交通法规,穿梭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抢道、串道、逆行,有的甚至不看红绿灯随意横穿马路,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受访的市人大代表刘瑶说。
  对此,她建议,实行牌照管理制度,要求老年代步车进行登记注册,领取牌照后方可上路行驶,便于管理和追溯;规定驾驶老年代步车的人员应当符合一定的年龄、身体条件和驾驶技能要求,必要时需经过培训和考核,持有相应驾驶证;明确老年代步车在道路上的行驶路线和区域,禁止在快速车道和主干道行驶,限定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特定区域行驶;要求老年代步车配备必要的安全装置,如喇叭、灯光、后视镜、反光标识等,以提高夜间和复杂条件下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本报记者 周阳)

市人大代表张仁杰:
发展壮大汉中藤编产业


  “汉中藤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也是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2月26日,市人大代表张仁杰说,要培育壮大藤编特色产业,就要做强基地、做优产品、做精文化。
  他表示,当前,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工作,导致传统藤编技艺缺乏年轻传承者,这对藤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构成挑战。同时,藤编产品虽具有独特性,但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限制了其市场扩张和品牌建设。此外,汉中藤编产业链条相对单一,缺乏与其他产业如旅游、教育的深度融合,限制了其产值增长和影响力扩大。
  他建议,由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汉中非遗人才培养,设立藤编技艺培训基地,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藤编技艺;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藤编产品创新研发,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直播等新兴营销方式,扩大市场覆盖面和消费群体;通过与旅游、文创、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开发藤编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藤编为主题的文化村落,推广“非遗+教育”项目,拓展藤编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崔慧芬)

市人大代表尹玉芹: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来自巴山深处南郑区福成镇的市人大代表尹玉芹,从开办茶叶企业,到成立专业合作社,再到优秀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一步一步地由一名淳朴的农家妇女成长为市巾帼建功标兵、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在政府扶贫项目的带领下,她的企业每年吸纳周边劳动力就业100余人,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切实解决了当地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她深深感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火车头”和“推动器”。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尹玉芹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反映群众愿望和诉求。今年两会,她提出关于加强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建议。她说:“要紧紧围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以农业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本报记者 曹娜)

市人大代表廖武平:
建强山区骨干教师队伍


  从事基层教育三十余年,市人大代表廖武平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学生。长期在山区教育一线工作,他深切感受到山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山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山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强化山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他建议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逐步提高山区骨干教师补助标准,根据骨干教师在农村任职的年限、业绩水平等,给予职称晋升、考核奖励、交通补贴等方面特殊待遇,推动“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到山区工作;有序推进教师合理流动,加  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政策倾斜力度,确保优秀骨干教师“引得来,留得住”;以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强化和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山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师资保障。
  

(本报记者 朱媛媛)

市人大代表宋举:
多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原料基地,稳定市场流通,有力保障了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市人大代表宋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两会前,宋举走访调研时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存在着协同发展能力不足、农业产业链相对割裂、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文化和人才队伍不健全等问题。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他建议,市政府应加大对市级以上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对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及订单农业、银行贷款利息、生产技术提升设备技术改造等给予资金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推动其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