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显担当 凝心聚力为发展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发言摘登(二)

2024年02月28日 两会聚焦 文章字数:3211 文章浏览数:
  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十余位市政协常委或委员观大势、谋大局、思良方,聚焦汉中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进行了发言。发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为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中新篇章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何耘:
将汉中建设为逆城市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市政协委员何耘代表民建汉中市委员会发言时表示,近年来,逆城市化潮流已在我市乡村显现:乡村休闲旅游人数大量增加;从大城市到汉中乡村异地养老的现象越来越多;城里人到乡村小城寻求田园生活增多;一些进城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以及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业、就业。
  由此,何耘建议利用好我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汉人老家”“同纬度最适宜人类居住地”“西北小江南”等多张名片,以及在区位、生态、文化和有大量闲置的农村空房和宅基地方面的优势。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在逆城市化发展中的成熟经验,考察学习浙北浙西地区及湖北利川苏马荡等地的成功经验,借鉴浙江安吉、温州和湖北利川等地的农村户籍、宅基地政策,制定优惠政策,为引进城市居民落户农村做好政策引导。结合汉中实际,选择部分县区镇村先行先试,并高起点做好规划,做好康养、养老、民宿等项目,以满足毗邻的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西北大都市里大量中产阶层,对居住在农村养老、度假,享受农村田园风光的强烈生活需求,将我市建设成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逆城市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林顺兴:
大力发展商会经济


  发展商会经济是服务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工商联的工作载体和延伸,我市现有商会基层组织282个、会员8976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商会经济服务发展大局功效突出。“新形势赋予了新任务,为进一步发挥商会经济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加强商会组织建设。”市政协委员林顺兴说。
  他建议,加大对在外组建商会工作的支持力度,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争取在各省会城市和地级市建立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建立商会,不断扩大我市驻外地商会覆盖面;切实加强本地商会建设,进一步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商会工作及商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促进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承担政府职能转移等工作;大力支持商会党组织建设,促进商会建立党组织,指导商会党建工作更好开展,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切实加强业务主管部门建设,进一步重视工商联建设,持续消除影响商会发挥职能作用的不利因素,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郑汉生:
传承保护全国濒危剧种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4年入选我市十大文化符号。近年来,汉调桄桄传承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打造了汉调桄桄与秦岭四宝融合IP形象等文创产品。“目前,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是汉调桄桄剧种唯一活化传承的专业性演出团体,是全国120个‘一个剧种仅有一个国办院团传承’的剧团之一。”市政协委员郑汉生说。
  他建议,加快高端戏剧人才引进和专业演职人员培养,尽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戏剧人才引进政策,推动演职人员新老更替。针对演出需要有序引进戏剧院校的专业编剧、舞美等高端人才,确保演职人员不断层,日常排演不断档。加强面对群众的普及演出和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传习培训,立足全市九县两区,经常性开展群众性演出,接续培养出更多群众性戏迷。把青年学生作为重点受众,在陕理工等大专院校和各县(区)高中、职中建立汉调桄桄传习所,开展戏剧讲解、知识培训、技艺辅导、文化沙龙等活动。积极推进文创活动,促进汉调桄桄文旅结合,扩大非遗文旅产品宣传,让文化自信在汉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李俊燕:
加强种业发展和农技运用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杂交冬油菜制种基地、全国第一批获得认定的53家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之一,也是陕西省唯一一家获认定的良种繁育基地。“近年来,油菜制种基地持续稳定扩大,制种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研发成果不断涌现。化学杀雄技术、精量穴播技术,使我市在全国油菜制种行业处于先进水平。”市政协委员李俊燕说。
  她建议,加大油菜制种基地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市企共建,打造更多我市自有种业品牌,集合多方力量,提高制种产业合作度,组建汉中油菜制种产业联盟,逐步形成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将汉中油菜制种打造成全国油菜产业品牌名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玉米、大豆等机械化栽培技术,进一步加快油菜制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加强对种子生产经营人员在种子制种技术、法律法规、田间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农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落实种子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鼓励土地流转,支持创新发展,大胆探索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业生产模式,建立集中连片、相对稳定的种子基地,打造种子生产专业县区,依托市域内企业现有基础,创建示范典型,实现一镇一品、一县一业。
  

柴磊:
依托资源优势扩大航空配套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我市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更有着诸多重工业和航空配套科技产业。“汉中在发展大型航空企业配套产业方面有巨大潜力,这将对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市政协委员柴磊说。
  他建议,扩大融资支持,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设立创新能力提升基金,建立中小企业投融资信息交流平台,出台个人投资者培训计划;扩大产业链群,吸引和扶持更多的战略投资者,通过经济要素的重组、融合,促进科研、制造、金融、维修、运输、仓储、物流等产业的综合发展,吸引和扶持与上述项目相配套的航空产业链优质项目落地,全面提升汉中航空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扩大人才培养,积极引导本地各类专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健全航空专业人才引育相关配套政策,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汉中航空产业集群高质量创新发展。
  

李雨慷:
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发挥资源优势、实行错位发展,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效益不断提升。“我们仍然存在县域间发展相似度高,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园区建设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产业聚集能力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市政协委员李雨慷说。
  他建议,统筹县域产业发展,围绕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以市域内重点链主企业为核心,以重点园区、景区为承载,县区间相互协调、融合发展新模式,建立起“企业+资源”“市场+产品”等方式的县域产业联合发展机制,实现县域间横向联动、竞合共生的发展模式;构建高质量产业承载平台,按照“统筹规划、一县一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业”思路,打造集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配套体系,培育提升园区社会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完善政策机制保障,围绕统筹县区产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产业转移等方面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县区大胆开展先行改革实验,争创国家和省级试验试点示范。
  

李振华: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我市紧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锚定“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围绕做优做强“四个在汉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必须下足绣花功夫,才能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市政协委员李振华说。
  他建议,优化体制机制,将市容市貌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财力、人力、物力向基层管理机构倾斜,优化要素资源保障,夯实工作责任;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倡导“为民惠民靠民”服务理念,形成全体市民共建、共有、共享的良好格局;完善基础建设,突出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好“口袋公园”等,持续提升改善城市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能力;加强数字治理,打造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一张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