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小伙子到两鬓斑白,40年巡山护林,陈正岐写下50多本巡山日志、栽下1万多棵树、穿烂200多双鞋、双手布满老茧……在他和全县1432名护林员辛勤呵护下,略阳县377.69万亩森林郁郁葱葱——
用心守护一片绿
本报记者 何淼 通讯员 李恒
巡山时,陈正岐仔细查看树木情况。 资料图
雨水时节,乍暖还寒。群山环抱中,略阳县国有塔坡寺林场大牛池管护站静静伫立着。今年60岁的陈正岐是该林场招聘的第一批护林员之一,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森林里,他与苍翠的树木、缭绕的云雾、时而出没的鸟兽为伴,从年轻小伙子到两鬓斑白,一晃已过去40年。
见到陈正岐时,他正在管护站将烤热的馍馍、熬烫的油茶装进背包。天色还未放亮,他就背起背包,拿上柴刀,沿着崎岖的山路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
“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能出现一丁点火星。”陈正岐向记者介绍,作为一名护林员,主要职责就是森林防火、病虫害检测、防盗猎盗伐等。巡山护林看似简单枯燥,但不容一丝马虎,还要时刻注意路上出现的未知危险,遇到野猪、踩到毒蛇都是常有的事。
40多公里的山路,陈正岐边走边看,清理挡路的树枝杂草、记录沿途需要补栽的植物、检查有没有村民私设的盗猎陷阱……一路巡护下来时间已临近中午,席地而坐,从背包里掏出馍馍和油茶,这是他午餐的全部。
“人烟稀少、环境闭塞,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想过放弃,但我舍不得这里的每一棵树木,我想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陈正岐说,刚到管护站,这里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艰苦的条件让他很不适应,由于不熟悉山路,迷路、在山中过夜都是常有的事,可现在他已经成了大山里的“活地图”,山间的一草一木和动物们都是他的“老朋友”。
伴着月光,陈正岐回到管护站,结束了一天的巡山,坐在矮桌前,他翻开笔记本,一笔一画认真记录:早上从渭子沟上山值班,检查双龙寺、胡加垭、石猪槽、棉草塘等地,经查林区无火灾隐患及人员活动……这样的巡山日志,陈正岐一共写下了50多本。
40年的时光,他在林场度过了30多个春节,栽下1万多棵树,穿烂了200多双鞋。布满双手的老茧、身上被划伤的痕迹、长年走山路走出来的磕伤与扭伤,换来青山的平安。
据统计,自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该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2.1万株、2.11万亩,森林面积净增17.7万亩。在该县,与陈正岐一样在深山中坚守的护林员有1432人,他们默默无闻、守护大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秦岭卫士”的使命,目前全县377.69万亩森林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