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沙河镇:建好代表联络站 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4年03月05日 政治
文章字数:1591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朱琰 薛军强
去年以来,西乡县沙河镇积极探索实践,通过建好阵地、优化服务、协同联动,多举措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如今,代表联络站已实实在在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幸福之家”,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解决群众难题为目标,架起关心群众冷暖“连心桥”
“联络站让我们这些人大代表有了‘家’,在这能定期开展学习交流、视察调研、接待选民等活动,很受大家欢迎。”市人大代表、沙河镇沙河社区副主任付小琴说。
走进沙河镇沙河社区、苦竹村、星火村、桐车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站,门口显眼位置就能看到站名及标识牌。在这里,沙河镇各级人大代表定期与群众“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民情心声,“心贴心”询问群众的安危冷暖。
近年来,沙河镇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学习、活动、议事、接待选民、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完善台账资料,包括资料“六簿两册”(代表联络站活动记录簿、代表走访选民登记簿、代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代表向选民述职登记簿、代表建议办理登记簿、代表视察检查调研登记簿,代表花名册和代表活动影集册),不断完善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视察调研制度、向选民述职评议制度、接待选民制度等基本制度,促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管理。积极组织进站活动,将辖区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代表联络站,在联络站建设中突出地方特色,结合辖区实际,让人大代表参与乡村治理。
以倾听群众呼声为己任,当好化解基层矛盾“减压阀”
在沙河社区、苦竹村、星火村、桐车村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门口,贴有“沙河镇人大代表之家”小程序二维码,依托“沙河镇人大代表之家”小程序形成收集需求——平台发布需求——代表对接需求服务闭环,实现了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沟通“全天候”,服务人民群众“零距离”。
与此同时,各代表联络工作站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制度,每名代表依托代表联络工作站,通过走访、微信、电话、书面等多种形式开展社情民意调查,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大问题,科学确定活动主题,鼓励进站的代表带着议题开展活动,进一步增强接待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人民群众的“心声”变“掌声”。
“沙河社区洋溪段防洪工程实施后,我们辖区房屋居住安全隐患消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不再担心汛期河道涨水的危险了,为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赞。”沙河社区居民张先生和洋溪村村民李先生激动地说,我们将问题反映给付小琴等代表,他们联合洋溪村、男儿坝村、社区积极协调上报,最终解决了。
沙河镇桐车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殊荣。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已基本形成。随着“智慧人大”“数字人大”的发展,实体代表联络站和网上代表联络站的有机融合,代表联系群众更加便捷化、进站活动更加智能化、履职管理更加数字化,满足了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更高要求。
以发挥监督作用为重点,打造人大代表履职“监督岗”
“在任县人大代表期间,我领衔提出的‘关于加强城东五路口交通秩序的建议’‘关于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发展问题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并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迅速落实。担任代表收集群众建议41余条,为群众办实事43件,代表只有真正站在选民中间,与选民心连心,想其所想,忧其所忧,才能履好职、行好权。”该县人大代表、沙河镇桐车村党支部书记何宝艳向选民代表详细汇报了履职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沙河镇辖区人大代表认真履职,围绕中心服务到位,扎实履职成效明显,代表活动形式多样,保障民生取得实效,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切实发挥了人大代表应有的担当、应尽的义务。
据介绍,下一步沙河镇人大将发挥代表联络站和“沙河镇人大代表之家”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学习培训、联系选民、视察检查、履职评议等活动,立足各自工作实际,创新活动形式,让工作站成为联系选民、代表履职的主阵地和代表联动的主平台,通过不同工作站的不同职能、不同定位,建言献策传民意,履职为民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