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财政工作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2024年03月05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79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徐晓刚)笔者从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财政预算报告获悉,今年我市将主要抓好六个方面的财政重点工作。
  抓增量盘存量,更高水平统筹用好财政资源。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培植财源税源。加强部门和单位资金统筹管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益。
  坚持优结构保重点,更实举措支持重大决策部署。从严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市本级运转类支出压减20%。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支持体系,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企业融资增信,放大财政支出乘数效应,增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
  坚持惠民生暖民心,更好有效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优化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扩大财政衔接资金投入规模和用于产业占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兜底线防风险,更严要求推动持续稳健运行。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全面实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制管理。出台一揽子债务化解方案,完善债务常态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用好财政、金融、市场手段,确保按期实现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降”任务目标,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坚持改革建机制,更高标准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健全常态化制度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强化从资金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完善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有效落实使用,建立业务协同、管理规范的运行机制。做好重点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任务,确保新旧财政体制平稳过渡。
  坚持强监管堵漏洞,更大力度促进资金规范高效。加快建立覆盖各行业领域的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价,探索对县区财政运行的综合绩效评价,扩大部门支出的整体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进财会监督和审计监督贯通协同,强化财税政策落实和预算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