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振兴路
2024年03月06日 要闻
文章字数:1259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清 董娥
人勤春来早,百事农为先。随着气温回升,西乡县茶镇大地春意盎然,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辣椒种植基地里,农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香菇大棚里,工人们正有序地对香菇菌棒进行进棚上架;桑树种植基地里,蚕农们忙着对桑树进行修枝、施肥……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盘活沉睡资源、提级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绿色生态高效的振兴路。
依托资源优势,让传统产业焕发活力
3月3日,走进该镇龙泉村桑树种植基地,蚕农们忙着除草、施肥、修枝……一派繁忙景象。
时下正是蚕桑生产进入春管春护的关键时期,为抢抓农时,该村组织村民开展田间管理,为今年蚕桑再夺丰收打下基础。该村建立“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筹流转整合闲置土地,开发桑园基地500余亩。去年以来,该村累计养蚕3000多张,采收鲜蚕茧10吨,收入40万元。
该镇双河灌村建立“合作社+大户”发展模式,集中打造示范样板,培育桑蚕产业发展大户,推动桑蚕产业提质扩规。
该镇气候温和、土质宜种性广,当地农民自古以来就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近年来,该镇依托地理优势,利用苏陕协作项目支持,通过创办合作社、大户带小户的方式,推动桑蚕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帮助农户致富。
截至目前,该镇建成蚕室14间、蚕丝加工厂1个,全年养蚕5000余张,年产值可达100万元,带动400余户村民实现增收。
盘活沉睡资源,让闲置土地再“生金”
位于南沟村八组的洞泥沟,曾经这里草比人高、凌乱不堪。如今,这片超过300亩的撂荒地已成为规整有序的良田,焕发新的生机。
“发展烤烟不但解决了土地撂荒无人耕种的局面,而且通过土地流转,提高了村民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克照说道。
为有效盘活土地资源,该村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排查登记,摸清撂荒面积。同时,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采取“集体经济+大户带动”模式让沉睡的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该镇茶镇村利用烤烟产量高、收购价格稳定、农户种植烘烤技术成熟等优势,由村集体牵头,动员能人大户发展烤烟产业,不断激发村民自身“造血”功能。
“去年以来,全镇累计发展烤烟550亩,总产值100余万元,惠及村民60户。”该镇镇长杨春波说道。
做强特色产业,让百姓生活更富裕
3月4日一大早,龙泉村辣椒种植基地里热闹非凡,辣椒种植土地翻犁工作正在紧张进行,10余名群众抢抓农时,育苗、翻地……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我们村共种植辣椒200余亩,亩产3000斤。今年,我们计划育苗2.2万盘,可供应1500亩种植需求,打造育、产、销辣椒产业链,持续壮大辣椒产业。”提到辣椒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吴亮谋满怀信心。
去年以来,该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撂荒地,因地制宜发展辣椒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该镇大力推广“订单辣椒种植”模式,前期,结合市场需求,各村积极与企业对接订单,通过企业需求引导农户开展辣椒种植,降低农民种植风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去年以来,该镇累计种植辣椒600余亩,6个村抱团发展辣椒产业,推动需求互补、发展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