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的勋章熠熠生辉
——记宁强县中心敬老院刘彩燕
2024年03月06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352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树荣
“公益和爱心,是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勋章。我背后有许多人在默默付出,我更有动力让这些‘勋章’熠熠发光。”刘彩燕这样比喻说。
十四年奉献在基层爱老敬老工作岗位上,宁强县中心敬老院院长刘彩燕把所有的付出,全部融化在一个“爱”字上。
爱是一种信仰
1995年,刘彩燕怀揣着“做一个能够助人为人益人”的梦想考进了一所卫校的护理专业,毕业后被宁强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录用从事护理工作。2010年,宁强县中心敬老院正式开院,组织上择优选人,她面临着两个抉择:是继续从事轻车熟路的计生服务工作,还是到面临一群老人、一堆急事愁事,每月工资还要减少近千元的中心敬老院。进退取舍间,她选择了后者,并与两名管理人员一道带领院民们起早摸黑,清垃圾、做规划、整园地、起炉灶,很快使敬老院步入正轨。
人少事杂,她不仅肩负400多名院民的康养护理,还兼管财务业务。为了胜任财务工作,她加班加点学习,考取了会计证书,同时还继续学习深造护理专业,一天忙得连家都顾不上。而面对家人的埋怨、过去的同事不解,她说,人要为信仰而活。
爱是一种付出
宁强县中心敬老院辖四个区域敬老院,目前共有院民966人,其中中心敬老院384人,最高峰达1080人。刘彩燕2021年元月从副院长的岗位上转任院长。从管理员、副院长、院长一路走来,她把自己青春年华和爱都倾注在每一位院民身上。
2015年10月的一天,89岁的院民齐某突然出现脑梗症状,被值班巡夜的刘彩燕发现,当时已是凌晨4点钟,她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处置之后,送老人住进医院,在床前精心服侍,节假日期间还放弃与家人外出度假的机会,一直帮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直到痊愈出院,连医生都赞叹这是奇迹。2020年,齐某在临终前把她叫到床前说:“闺女,我一生没有亲人,也没有攒下啥东西,这3万多块钱你拿着。你就答应我这唯一的要求吧!”刘彩燕以女儿的身份把老人安葬,将剩余的钱交了公。
失独老人周某是一个聋哑人,不愿洗头洗澡,更不愿与人交流。细心的刘彩燕发现她独坐时经常做出拍打小孩的动作,就给她买了个布娃娃,并用手语与她交流。慢慢地,老人脸上有了笑容。后来周某喜欢上了同院的徐某,并比划着两人要住在一起。为了满足老人心愿,刘彩燕热情地牵线搭桥,带领两位老人到民政局登记,并精心选择吉日,布置婚房,操办了婚宴。在她的努力下,已有30多对老人结为伉俪。
现在,敬老院每月第二周的周四,为当月出生的老人举办集体生日宴;每逢春秋季,组织院民到当地的旅游景点,乘坐观光车集体旅游。当地老百姓羡慕地说:“我们儿孙满堂也一辈子都窝在家里,看看人家敬老院的老人有多幸福!”
爱是一种坚守
刘彩燕十四年如一日,情洒院民,爱在心间。在这期间,她以女儿的身份送别了223位老人,亲手用过硬专业技能帮助98名瘫痪老人回归正常生活,先后争取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改善敬老院基础设施和院民生活。
2017年夏天,刘彩燕因病做手术,在市3201医院治疗的半个月中,老人们一个接着一个打电话找她。许多老人在电话前问:“你是不是调走不来了?”做完手术,按医嘱她需要休息两个月,而术后第十六天她就出现在了工作岗位。得知她上班,房门口围满了老人。此情此景令她泪流,一切付出都值了。
十四年呕心沥血、十四年兢兢业业,刘彩燕用自己的大爱向党的民政事业交上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并被省市表彰为“百名孝亲敬老之星”“全市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最美系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