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留工引才 让群众就业增收
—— 我市聚焦“就业、人才、社保、劳动关系”提升人社服务水平
2024年03月07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917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李亮
我市聚焦就业、人才、社保、劳动关系,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和困难人员就业帮扶,让企业留工引才、让群众就业增收。截至2023年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8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285人、困难人员就业450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6.8万人,稳定脱贫人口务工34.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多项就业指标完成进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市人社局被表彰为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高质量充分就业综合施策。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谋划实施“五个一批”就业拓岗工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启动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建成15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组织“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系列招聘活动30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1.1万个。推动“人社工作进园区”,帮助园区企业招工引才8270人。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出台《全市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等文件,培育创业孵化基地80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扶持创业实体2502个,带动就业2.1万人。
聚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改革。多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10337人,完成2023年度任务129.2%。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420人,发展“人才池”专家238人。拓展职教院校、社会机构和企业技能人才3个培养途径,去年开展技能培训3.6万人次,开展技能鉴定1.4万人次。建立培训机构“红黄黑榜”管理、培训资金前置审计制度。成立汉中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认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49个,设立园区(企业)培训中心18个。开发专技人员管理系统,全市事业单位专技人才总量达5.9万人;落实专技人才向基层倾斜政策,全市基层中、高级职称评审占比分别由60%、63%提高到73%和78%。
聚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政策。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256.6万元,惠及企业815户、职工6.61万人。开展稳岗返还资金、失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3个专项整治。推动居民增收,制定《促进城镇居民增收责任清单》,深化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发布工资指导价位,推行企业薪酬制度与技能等级挂钩。
聚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制度。培育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协调员,实施电子劳动合同覆盖、新就业形态行业协商等制度。持续巩固“无欠薪”城市创建成果,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