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多措并举齐发力 巩固衔接不松劲

2024年03月07日 党建 文章字数:1546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通讯员 吴健)去年以来,佛坪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巩固衔接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坚持“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总体思路,聚焦发展定位,着力抓实监测帮扶、产业、就业、项目建设、搬迁后扶、问题整改、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八项重点”,以硬举措推进巩固衔接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抓实监测帮扶,守牢返贫底线。推行“2531”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落实351名网格员开展排查、研判。根据各户不同情况,因户而异、因户施策,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88户520人,风险消除124户374人,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抓实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土鸡、中蜂、冷水鱼等特色富民产业,全县饲养家禽15.6万只、中蜂2.3万箱。发展冷水鱼水域面积800公顷、发展天麻和猪苓51.3万平方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落实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村集体经济和产业补贴等项目90个,带动所有脱贫户增收500余元,实现产业带动全覆盖。
  抓实稳岗就业,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依托乡村建设服务公司、社区工厂等载体,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落实交通费补贴等措施,实现脱贫人口就业3862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8场次,达成就业意向469人。
  抓实项目建设,奠定发展根基。抢抓定点帮扶机遇,扎实推进新一轮驻村帮扶轮换工作,派驻第一书记37名、队员76名。各级帮扶部门累计实施项目47个。持续深化苏陕协作交流,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赴崇川学习锻炼,两地加强交流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实施苏陕协作项目6个。全力保障涉农整合和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落实资金监管,按序时支付。完善扶贫资产管护台账,夯实管护责任,资产效益充分发挥,实现利民惠民。
  抓实搬迁后扶,提升生活质量。紧紧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建立健全“1+7”政策体系,扶持易地搬迁户发展山茱萸、猪苓等特色产业,认定3家社区工厂为易地搬迁点社区工厂,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个。依托迁入地村委会成立移民社区服务站,协调配备工作人员,为搬迁群众提供户籍管理、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保、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抓实问题整改,补齐短板弱项。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提高工作质效的有力抓手,对标各级反馈问题,制定导引、提示,印发责任清单,强化督查指导,全力推进清零销号。去年以来共排查认领各类问题92条,均按时序推进整改。通过工作落实“全面看”、专项行动“重点抓”、存在问题“持续改”三项举措推进“回头看”工作,统筹结合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对排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整改成效显著。
  抓实乡村建设,打造示范标杆。按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总要求,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打好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面貌提升、农村“双基”建设等“组合拳”,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县镇村优良路率达90.68%,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覆盖,累计改造提升卫生厕所7741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7.4%,生活用电入户率100%,44个村全部通动力电,宽带网络、4G网络全覆盖,脱贫户有线电视接入率10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
  抓实乡村治理,建设和美乡村。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逐村落实“七个一”机制,做到任务和目标“五明确”。深入开展“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大力推进沙窝村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打造沙窝村“党建+研学培训”、银厂沟村“党建+网红小镇”、岳坝村“党建+3A景区”等党建品牌。建立村规民约奖惩机制、人居环境整治评比和“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奖补机制,成立文明新风评议委员会,开展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实行挂牌动态管理,社会风尚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