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家训家风
2024年03月08日 家庭
文章字数:935
文章浏览数: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中华美德铭刻在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传承好家风必然能影响、促进形成好的社会风气。
每个人对家风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在我的眼里,家风,是我们尽职尽责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到逢年过节或休息日,我们带着孩子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也是每次回到父母家那一碗热乎乎的美味家常饭和临行时父母给我们后备箱装满的沉甸甸的爱。
大多数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而家长们则习惯性地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记得小时候,父母亲经常在相应的场合或与别人的闲谈之中讲: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不浪费;从小要懂礼貌,兄友弟恭,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不说谎话、不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和妹妹陆续长大,成家立业。渐渐地父母年纪也大了,他们习惯了自己的生活,一直不愿和我们住在一起生活。我和丈夫担心父母年纪大,照顾不好自己,就每个周末约上有空闲的兄弟姊妹们带上孩子回老家看望他们。每次回去都要买上许多吃的、用的,大家各尽所能、互相搭手,给父母打扫卫生,做些可口的饭菜,陪父母聊聊天,让他们歇歇,与他们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每到农忙时节,我们就提前打电话跟父母沟通好,如果天气允许,尽量把农活留在周末等我们回去与他们一起干,如果天气不允许,就给父母转点钱让他们请帮工(但每到这时,父母也心疼我们挣钱不易,十次里倒有九次不愿请帮工)。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们也有样学样,平时学习任务完成后,都能帮长辈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当节假日或家里的长辈过生日,或问好,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点小礼品赠送,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
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训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世方略的潜移默化。祖辈、父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待到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更是将祖辈传承的“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的精神传扬了下去。
(罗芬 朱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