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诚服务换来和美家园
——勉县留旗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敏带领群众建设和谐善治农村社区侧记
2024年03月08日 综合·广告
文章字数:147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王茜 见习记者 梁逸晨
早春时节,万物萌发。步入勉县周家山镇留旗营社区,眼前是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洋房、整洁宽敞的柏油村道、用心打造的美丽庭院、妙趣横生的文化墙绘……一路恬静雅致、春和景明。
从居民融合度不高、矛盾频发,到逐步融入、安居乐业,再到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全市基层治理建设示范点等多个国家级荣誉……“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用真诚服务换来和美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敏道出了他们的发展秘诀。
强弱抱团,党员带头抓融入
2015年,留旗营村和娘娘庙村合并,变身留旗营社区。
新社区地域面积大、管辖人口多、村情村况更为复杂……原来一强一弱两村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预期未能达成。
刘敏觉得,想要破局,只有党员带头抓融入,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
娘娘庙村基础薄弱,道路不畅、沟渠缺乏整修成为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11组所处的位置有400余亩耕地,中间的机耕道路和出行道路被组员占据作为农田,极大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必须下功夫整修。”刘敏坦言,一旦涉及个人利益,大家都不愿意先让步。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刘敏与社区两委班子三天两头到11组,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是党员,我先让!”在老党员邓权福的带头下,村民们纷纷让出了自家占有的机耕道路。
测算、动员、施工……不到10天,干群合力修筑出了一条700余米长的宽阔平坦道路。
如今,道路两旁大片绿油油的油菜随风摇动、长势正旺。
“一碗水端平”,公平处事抓融入
“找到了,临时救助标准就在这里”“社区现在装了38个监控探头哟,安全更有保障了”……2月21日一大早,在留旗营社区欣悦文化广场上的社区事务公示栏周围,居民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村里的大小事。
从居民低保、临时救助等民生事项,到党员履职、党费收缴等党务公开,再到社区财政收支情况……公示栏上一目了然。
“每笔钱都清清楚楚,咱老百姓心里明明白白,更安心了。”70多岁的朱芳兰老人是社区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以前没有公示栏的时候,她就非常关心社区两委的工作情况。
“公示明白账,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赢得更多支持。”刘敏说,“一碗水端平”是打造和谐社区的硬道理,社区两委班子通过公平处事抓融入,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定期、定时公开社区重大事项和各类民生事务,接受居民监督,切实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此外,社区还依托“一约五会”,深入开展“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活动,民主评选“五美庭院”示范户、清洁卫生示范户等先进典型,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善行义举榜,以榜样力量弘德励志,引导群众做好事、行善举。
敬老爱老,贴心服务抓融入
总人数4000余人的留旗营社区,60岁以上老人有1030余名,70岁以上老人有485名。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社区养老压力倍增,这个问题经常萦绕在刘敏的心头。
如何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刘敏和社区两委班子一直在思考。
大年初六,留旗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香糯软烂的红烧肉让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饭后,老人们欢聚一堂,打乒乓、打牌、练习书法、跳舞,一派喜乐。
“近年来,社区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立的日间照料中心,满足了近千名老人休闲健身、餐饮娱乐、读书阅览的基本需求。”刘敏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还提供上门送餐、打扫房间、助浴理发等贴心服务。
91岁的张秀英老人因身体原因,很少外出,第一次尝到志愿者送来的饭菜后,满眼都是感激之情。
此外,社区还经常组织志愿服务队进行文艺演出,社区干部经常上门探望高龄老人,每月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20元餐票……“如何让老人高质量度过晚年,为老人提供更加贴心、人性化的服务,我们会不断探索尝试。”刘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