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瘠土壤中盛开的花

2024年03月08日 小作家 文章字数:1000 文章浏览数:

汉台中学高三(29)班 刘宇豪 指导教师 林文华


  黄沙漫漫,尘土飞扬,干旱贫瘠的黄土高原,这里是著名作家路遥人生之路的起点。
  建国那年的腊月寒冬,路遥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王家堡这个小山村一个破旧的窑洞里。因为家境贫寒,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在路遥七岁那年,父亲不得不把他过继给在延川的大伯,于是路遥就成了大伯的养子。这段骨肉分离的经历,让这个年仅七岁的孩童痛苦万分,也让他的心智过早成熟。路遥当时不仅没有向他人询问“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下定了决心:“一切靠自己,我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我独立地做人,从这里开始。”
  后来,路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延川中学。这件稀罕事使得乡亲们宁愿忍饥挨饿也愿意为他上学而攒出一点粮食来,塞进他上学的行囊里。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的伯母只能靠乞讨来供路遥读书。这些情景深深地刻印在路遥的心中,因为生于斯长于斯,他是这片土地的儿子,他对平凡人艰辛苦楚的生活有着最为深切的体悟。
  在进入延安大学后,路遥如饥似渴地写作,这种不屈的奋斗精神不仅让他在国内文学圈里崭露头角,也让他为日后完成巨作《平凡的世界》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路遥秉持着现实主义的精神,为了让小说中的人物有血有肉,生活场景真实可感,他认真地收集资料,精心做笔记,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大事件,成了他小说中的人物悲欢离合的时代背景。他奔波于陕北各地,忠实记录下凡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在陈家山煤矿,路遥白天和工人一起下矿井干活,晚上在煤矿医院的煤油灯下写作,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
  肉身虽被环境所困,精神却可以徜徉在天地之间。在贫瘠的生活中,路遥在每个夜晚孤独地燃烧自己的生命,将苦涩的生活酿成了醇香的美酒,耗时六年完成了煌煌巨作《平凡的世界》。这部浓缩了他四十来年的集大成之作在1991年荣获了茅盾文学奖。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中永存。”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写下这句话。他的一生没有纠结于悲惨经历的“为什么会这样”,而是反问自身“为什么不能这样”。无论生活如何困苦,奋斗总能点亮黑暗,最贫瘠的土地,恰恰能孕育出最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高三学生的月考作文。相信作者一定读过畅销书《平凡的世界》,而且不止一遍,不然的话他不可能对路遥的生平及作品内容有如此深入细致的了解。更加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自己的阅读收获与高考作文紧密结合,写出独特的生命体验。给我们的启发是——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能够打动自己心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