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惬意读书时
2024年03月12日 副刊
文章字数:1356
文章浏览数:
叶志俊
静下心盘点,我的读书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段,一是少年阅读,二是青年品鉴,三是成年之后的综合浏览。
当小娃的时候对小人书很上瘾。小人书也叫连环画。当时,我们村里有个代销店,代销店的老张进货时就捎带进一些好看的连环画。又不贵,每本八九分钱,从鸡窝里摸几个蛋就能换之。那阵,村里的代销店就是我们读书的希望窗口。我们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分分硬币拿出来不舍得吃不舍得喝也要买回这些课外的“精神食粮”。我们高年级的学生都买,买了就交换着传阅。我们乐此不疲,忘乎所以地在课堂上偷偷地阅读。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书被没收,人还要罚站。就这样仍“恶习”不改,走路看,吃饭看,晚上睡在被窝里打上手电筒还要看。
我们不止一次地盼望代销店的老张不断更新连环画的品种好填饱我们的“肚子”。当时,村里有个知青叫赖世强,他的连环画就很多,我就和他套近乎,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无次数地跟他借连环画看,他也很满足我的欲望,回一趟老家就要给我带回很多。后来我知道城里新华书店玻璃柜台里的小人书很多,我就缠着父母带我进城“过瘾”。在那个当时无限向往的县城里我看到了我喜爱的《手枪队》《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杨靖宇》《黄继光》等好看的小人书。那一天,我总会“泡”在新华书店里不出来或者蹲在书摊上一本一本地花两分钱去阅读。父母们则很放心地去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丝毫不害怕我们会“走丢”在茫茫的人海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阅读爱好已经从小人书中跳了出来,转移到了长篇文章的阅读。刚当民办教师那会,人年轻,精力旺盛,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嗜好,而且变本加厉。白天在学校里教书,晚上回到家里就在煤油灯下“啃”书。那阵读的书籍已经是长篇小说,比如《创业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西游记》《母亲》之类,这些长篇小说一旦到手,我真地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通宵达旦也要“啃”完。那阵读书虽然囫囵吞枣,但记忆里的东西这半辈子都不曾忘却,有些书里的情节至今都记忆犹新,有的还能说出细节。我常常把自己置身在小说的情节里,和书里的主人公一起伤悲和快乐,一起憧憬和幸福。往往一部书读下来会无数次地掉泪、叹息、激动。同时无限佩服作家的构思、设疑、情节的巧妙安排是那么的完美和真实。自然我的灵魂又一次得到了净化和陶冶。我深深地理解了古人的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一本好书,带给我的养分是无法估量的。
临到退休之际,我的阅读逐渐涉猎到历史、军事、地理、宗教,甚至更宽泛的范围。但大多数时间都陶醉在报纸副刊、书刊精短美文、趣闻逸事之中,因为这些都是阅读的“快餐”。可以不费时、不累眼、快节奏,酣畅淋漓地读完,觉得如呷美酒,如品香茗,换了肠胃心境。有句歇后语说得极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我虽不敢自喻夫子,但我退休回家时族家孙子用他的小车帮我拉回去的除了几床被褥,就是七八纸箱书刊,里面有工具书,有文学书,也有自费订阅的杂志。这些我都视为珍宝,回家后满满装了一书橱。这些书是我半生的精神食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也效仿之,偶感生活,心语浪花付诸键盘。于是,不断有千字文、短诗行见诸报纸刊物。我信知此生只能与淡泊过活,与平凡拥抱,但我自感人生最惬意的时候莫过于读书换脑,莫过于沉醉十指在键盘上敲出的心语浪花,从而陶醉在我的一方精神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