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齿苋

2024年03月19日 副刊 文章字数:953 文章浏览数:

楚文涛


  马齿苋,又名长命草、五行草、长寿菜。其茎通常为平卧或斜倚状,呈红色,多分枝。叶互生或近对生,扁平肥厚,呈青色,状若马齿。花呈黄色、根白色、籽为黑色。它耐旱耐涝,见露发棵,见雨滋茂。太阳光越强烈,天气越晴热,其越是生长得郁郁勃勃,肥肥嫩嫩,青碧可爱。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陕南老家故园的溪塘沟畔、菜园田垄边沿以及密林深处的腐殖质覆盖之地,新嫩可人的马齿苋,长得尤其肥厚。春季里,母亲会从田垄地畔,铲一些马齿苋后,回家烹食。最省功夫的是凉拌,开水汆烫后,切成寸段,佐以黄瓜丝、青椒丝、胡萝卜丝,色彩缤纷。再淋上香醋、麻油、蒜泥,香辣又爽脆。或将马齿苋的茎叶,拌上面粉,上锅蒸制。或切碎后,与鸡蛋一起摊成金黄的菜饼,香气浓郁,甘美别致。
  犹记昔年,我与邻家姐弟姊妹们,在春天里嬉戏。用石头、瓦砾、柴火棒棒,垒灶做饭,常手撕马齿苋为菜。马齿苋的叶子,嫩得出水,指甲一碰,即滴珠泪,手捻之滑腻牵丝。三五孩童,各捧一块残瓦当碗,持两支树棍当筷,舔嘴咂舌,作欢乐进食状,咯咯的笑声,在村庄的上空久久飘荡。
  马齿苋是喂猪的。有过乡村成长经历的人,这一意识便牢不可破。乡下人家,都养猪。猪主要以野草来续命。草也有优劣,劣的如蒿子、刺蓟,味苦,气味也不佳;优的如马齿苋、刺芥菜,除了泥根,整棵草头都鲜美多汁。春日里,拔回满背篓的马齿苋,随意抓上几捧,扔进猪圈里,看猪仔们哄然争食,嘴中呱嗒哼哼,是一乐焉。余下的马齿苋,剁碎煮烂,沤于陶缸,与糠皮、麦麸、馊水搅和,供猪的一日三餐。
  马齿苋,在民间的食用历史非常悠久。晚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客居夔州(今巴蜀奉节一带),对乡野植物马齿苋,亦情有独钟。他在《园官送菜并序》诗中如此载述:“苦苣针如刺,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虽怒斥小人当道,也率真地表达了对马齿苋的那份真诚喜爱。“德宗初即位,深尚礼法……召朝士食马齿羹,不设盐酪。”这是北宋王谠所撰的文言轶事小说——《唐语林·卷一》中关于记载晚唐德宗的宫廷,有时也吃马齿苋,并以此作为体察民情的一种表示。
  初唐时期的中草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马齿苋:“人久食之,消炎止血,解热排毒;防痢疾,治胃疡。”五代后蜀翰林学士韩保升,在中医方剂学著作《蜀本草》中记载:“马齿苋,气味酸、寒、无毒。”
  马齿苋,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