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留坝小伙黎源的创业故事被全国政协委员莫荣讲给全国观众,回首这个山区青年的养蜂经历,激励着一批逐梦的返乡人——

让土特产“飞”出山沟沟

2024年03月26日 社会民生 文章字数:1352 文章浏览数:

本报通讯员 刘慧 刘康


  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很早就外出打工,开小卖部、卖凉皮、做销售……后经学习养蜂技术、营销管理,创建了一家生态农业公司,不仅实现个人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在人民大会堂“委员通道”上,留坝小伙黎源的创业故事被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讲给了全国观众。
  来自留坝县江口镇漩滩村的黎源,1985年出生,因家庭变故初中就辍学,他母亲是聋哑人,父亲常年身体不好,17岁时便北上西安打工。好不容易在外面攒了点钱,又因父亲突发脑溢血被迫返乡,生活的这座大山总是丝毫不讲情面地压向他,但他却像山中的藤蔓一样有韧性。
  回到家乡,望着秦岭大山,黎源思考着人生的新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的同事发来消息:“黎源,我想买点蜂蜜给家里老人,又怕买到假的、不纯的,你帮我打听打听。”同事的一个电话,点醒了黎源。“大山里不缺土特产,我为啥不来当消费者与市场的‘桥梁’?”说干就干,黎源开启了自己的养蜂事业。
  2016年,黎源拿着自己仅有的5万余元买了120群蜂,忙碌了一年,收入却甚少。“为啥我们的好蜂蜜只能卖到70元一斤,而网上许多店铺能卖100元一斤?”带着不甘与疑问,黎源踏上了去上海学习的路。
  学习回来后,他有意扩大生产规模,这就需要更扎实的养蜂技术与宣传销售为基础。2017年,黎源认识了“四代养蜂人”姚祖元。姚祖元不爱讲话,但养殖技术成熟,养殖规模大,正好缺黎源这样擅长销售的人。两人一拍即合,一起成立了留坝县深山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黎源担任公司总经理职务。
  留坝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吸引更多青年人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在创业担保贷款、专家技术帮扶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黎源与姚祖元成立了深山源养蜂合作社,不久后同步发展天麻、香菇、木耳等产业。越来越多返乡青年加入了他们。
  每年8月,黎源策划“寻蜜节”活动,吸引省内外客商走进青山绿水间,看看蜂蜜“在何处生产出来”,再通过直播等方式宣传推广。蜂蜜订单猛增的同时,顾客们对留坝天麻、香菇、木耳等秦岭特色产品也赞不绝口。2018年8月,第二届“寻蜜节”举办,近200名客商现场签订意向合同金额100余万元。
  订单猛增后,公司一直严把生产质量关,同时还去收购老乡们的土特产品。“黎源这个小伙子经常来村里收农特产品,价格不亏我们,有时候还叫我们去打包快递,按天算工钱,还给我们管饭嘞!”江口镇梭椤村脱贫户许永平笑着说道。黎源的收购工作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认可,和农户建立起了稳定的收购链。
  谈起创业路上的波折,黎源说:“前几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货品积压,加上房租、员工工资发放等因素影响,我们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但是,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黎源获得了创业担保贷款。解决资金困难后,黎源积极巩固已有客源,继续收购农特产品,并积极探索电商模式,在淘宝与京东开了店铺,进行直播。近两年来,他们的线上订单收入可观,年均收入可达30余万元。
  蜂蜜醇厚、香甜的滋味,是黎源创业路上的好“味道”,也是他带给消费者和乡里乡亲的好“味道”。“我没想到自己的创业故事能在‘委员通道’上被全国政协委员提及,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和公司所有人都非常激动,将来我们要继续做好留坝土特产品与市场的‘桥梁’!”淳朴的秦岭留坝小伙子黎源,将继续以赤子之心守候这份“甜蜜”。